赵秀出监时,正值深秋。
他刚走出大理寺,一把柚叶水便抽在了他脸上,将他满腔感慨给抽得烟消云散。
“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梅二拿柚叶蘸煮过去秽符的柚水,绕着赵秀抽打,“八方神威,使我自然……”
抽完后,又取来一道平安符挂在赵秀脖子上,朝他拱手一礼道:“恭喜东家重获新生。”
赵秀抹了抹脸,捏了捏脖子上的平安符,问道:“哪儿求的?”
“无量观。”梅二安排了两名随从,将赵秀的书从牢里搬出来装车。
楼云春下朝归来,拱手对赵秀贺道:“大吉大利。”
“多谢。”赵秀问道:“你专程回来送我的?”
“刚下朝。”
“真没人情味儿。”
楼云春想了想,说道:“望你洗心革面,痛改前非,从此好好做人,别再被我抓住。”
赵秀嫌弃地摆摆手,“罢了,没一句爱听的。”
楼云春问:“可有去处?”
梅二接道:“东家早已置办好宅院,自北庭回来后,便托付给小人打理,眼下回去便可入住。”
早在去北庭前,赵秀早已想好了退路,他将积攒的大半钱财,都用来买了这间宅院。
剩下的分为两份,一份寄回桐城奉养族人,一份留给了木淙也。
书搬完了,赵秀朝楼云春一礼,“小楼大人,多谢关照,就此别过。”
楼云春回他一礼,“好走不送。”
不送才好。
赵秀慢吞吞爬上车。
楼云春忽道:“姑苏木姑娘有信寄到斩春书肆。”
赵秀脚下一空,滚到了车底。
“哎哟!我的东家,你怎么也不看着点?”梅二赶紧跳下车,将他拉了起来。
赵秀拍了拍身上的灰,望向楼云春,“给我的?”
“给你的。”
赵秀黑沉沉的眸子骤然划过一道光,原本瘦黄的脸颊,顿时犹如回春之木,浮起了几分光彩。
“梅二,去斩春书肆。”
“好嘞。”
马车疾驰过市来到永和坊,停在了槐柳巷巷口。
赵秀跳下车,让梅二等在原地,快步入巷。他经过一间米行,望见里头一棵大树,树下便是斩春书肆。
他站在书肆前打量,一眼便认出,那招牌上的字出自楼云春之手。
一名年轻男子拿着笤帚出来扫落叶,见到他后,笑迎上来,问道:“客官要买书?”
赵秀摇头,“不知胥掌柜可在?”
“东家在后院,敢问尊姓大名,找她何事?我好代为通传。”
“鄙人赵秀,找她拿信,有劳。”
“您稍等。”那年轻男子打量他两眼,随后放下笤帚,自一旁角门进了后院。
赵秀顺手拿过笤帚扫起了地上的落叶。
不多时,一名青衣女子冒出角门,打量着朝他走来。
“赵秀?”
“正是在下。”
“我是胥姜。”
“久仰。”
久仰?胥姜疑惑,哪门子的久仰?
胥姜只在胡煦花马游街之时,远远见过此人,过后便是在大理寺的通缉令上见过他的画像,早已记不清样貌了。
他大多活在众人口舌之上,狡猾、狠辣、慧黠、机变……让人提起来咬牙切齿,过后又不禁为其惋惜。
这般多变一个人,如今站在胥姜面前,却显得那般寻常。
“肆里坐。”
“叨扰了。”
赵秀放下笤帚,随胥姜入肆,书肆狭小,过不了几眼便见底了,格局不能与他曾经的万卷楼相比。
“请坐。”胥姜请他落座,随后分盏煮茶。
赵秀打量四周后入座,见桌上放着一本笺谱,便随手翻了翻,不想此笺谱正是那《梅花笺谱》。
他缩了缩手,然后继续翻看起来。
制得的确精美,且古韵悠长,与当初继圣书局之仿冒,有天壤之别。
胥姜摆盏后,坐到他对面,见他翻看梅花笺谱,微微抬了抬眉,也不打扰,执扇往竹炉里送风。
少顷,水开了。
滚水入盏,叶脉舒发,氲开一雾兰香。
赵秀抬头,怔道:“桐城兰秀。”
“赵公子竟识得?”
“家乡茶,怎会不识?”
胥姜微微一笑,端起一盏递给他。
赵秀接过,“多谢。”
胥姜目光落在梅花笺谱上,摊开那页,是林红锄题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赵秀停盏问道:“胥掌柜这笺谱可出让?”
胥姜微扯面皮,“肆里如今只剩下这一本,恕难割爱。”
想当初这梅花笺谱因他出卖,差点断了前程,赵秀便觉得坐下软垫上跟长了毛刺似的,扎得他坐立难安。
赵秀拱手道:“胥掌柜,既然来此,我便开门见山了,我是来取信的。”
“不急这一盏茶的功夫。”茶已出色,胥姜举茶盏相邀。
赵秀只好端茶来陪。
桐城兰秀,色澄秋水,味比兰花,饮之使人旷然。
饮过一巡茶后,赵秀五脏熨帖不少。
“兰景时常寄信来么?”
“从前少有,自木大人回姑苏后,才渐渐多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