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出行,朱雄英已经隐隐的有感觉到了。
整个江南地区的物价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
尤其是那些奢侈品,更是有不少被炒到虚高的价格。
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的手里真的有多少钱。
而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规律。
朝廷发行的银票,不可能都攥在朝廷的手里。
肯定是要以某种方式散落到民间。
最直观的一种就是皇家银行的贷款。
现在的大明,借贷成风。
这还是朱雄英再三强调要仔细审查那些借钱的人的资格的结果。
另一种方法就是各种基础设施的修建。
比如修建铁路的花费。
以及军饷和各种杂项支出。
尤其是这两年谁都能 看出来朝廷准备向西北用兵。
所以大量的钱散落到百姓的手里。
带来的结果就是物价的上涨。
等到物价涨到一个百姓难以接受的地步的时候。
根本就不用人教,人们 就会怀疑手里这些银票的购买力。
当有第一个人开始去皇家银行把手里的银票兑换成银子的时候。
那就代表着朝廷信用的崩塌。
到时候摆在朱元璋面前的就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兑换,朝廷的银子根本兑不了那么多的银票。
不兑,百姓手里的银票下一秒就会变为废纸。
到时候造反的可就不只是百姓了。
而是天下皆反!
这些年自己太沉迷于这种国力快速增长的快感了。
甚至于都快要忘了这繁华的盛世下,隐藏了这么大的危机。
要不是 这次商税的奏疏交上来。
要不是自己一直记着南北榜案发生的 原因。
恐怕直到现在,自己都还没有发现这个危机。
可是发现了又有什么用呢?
大明本来就缺银子。
要不然为什么要搞出来银票?
虽说现在那些富户们已经把银子从地下挖出来存进了皇家银行里。
但这是因为朝廷把银票的信用给建立了起来。
一旦崩塌,引来的将会是更加凶猛的反扑。
这种反扑,即便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朱元璋。
都忍不住一阵胆寒。
然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
从银票发行的第一天。
朱雄英就在为这件事布局。
无论是海津市舶司,还是现在的船坞。
都是在为这一天做准备。
想到这里,朱雄英开口说道:
“银子的事情爷爷和父王不必担心。”
“孙儿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若是以往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的这番话,不说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起码也要笑着跟朱雄英开上几句玩笑。
但这一次,朱元璋听到这番话之后。
脸上却依然是愁云密布。
虽然大明能够走到今天, 多亏了朱雄英的出谋划策。
但朱雄英又不是神仙,银子这种东西又没法凭空变出来。
就算是朱雄英有万般能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标的心里跟自己 父皇的想法无二。
所以在 听到朱雄英的话之后,开口说道:
“这孩子,都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开玩笑。”
“银子又不能凭空变出来,这银票可是 朝廷结结实实印出来当银子花的。”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当即便瞪了朱标一眼:
“说什么话呢!”
朱标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连连向朱元璋认罪。
而朱雄英却笑着说道:
“爷爷、父王。”
“你们可知道为何要修海津市舶司,又为什么要造铁甲舰?”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说道:
“怎么?海津市舶司不是为了谋划草原。”
“铁甲舰不是为了把那些倭寇连根拔起吗?”
当初修建海津市舶司的时候。
就已经规划的很清楚了。
就是要利用海津市舶司作为整个大明向北方转运的枢纽。
然后将整个北方势力全都统一起来。
再利用铁甲舰的强大战斗力来辐射到东瀛。
把那些曾经敢于侵扰大明的东瀛人连根拔起。
让世人看到大明的武力。
让他们再也不敢对大明产生丝毫的觊觎之心。
“倭寇不过疥癣之疾。”
“就算是咱们不去管他。”
“以大明现在的武力,他们也根本对咱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东瀛地小民弱,即便是再过一百年。”
“想要动他们,随时都能够灭了他们。”
“孙儿之所以耗费巨资打造铁甲舰并且准备将其连根拔起。”
“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有解决大明财政危机的答案。”
“找到这个答案,大明财政两百年之内无虞!”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和朱标不由得倒吸 一口凉气。
财政两百年无虞,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古到今,能够平稳活过两百年的王朝 绝无仅有。
更不要说财政两百年无虞了。
如果财政能够撑过两百年无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