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带兵出关,征讨蒙古余孽。
朱雄英在金陵也没有闲着。
从船坞回来之后。
朱雄英的心中便有了强烈的紧迫感。
那就是自己的人才储备已经远远不足了。
一开始的时候,朱雄英想的是利用格物学堂。
培养几批人才。
然后让这些人才在大明各地开花结果,一点点的把大明引到科技发展的道路上。
朱雄英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做的。
然而等铁路修好之后。
大明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飞速的发展了起来。
如此一来,科技人才的储备就不够用了。
比如朱雄英最看好的沈毅。
这段时间就忙的脚不沾地。
因为有修桥的经验。
所以时常被工部的人拉过去请教。
除此之外,不少格物学堂的学生,也都经常向沈毅请教。
朱雄英倒是不在乎这种事情。
只是觉得这样一来,多少要耽误到大明科技的发展 速度。
因为科技的发展只靠一个或者是几个人是不行的。
必须要群策群力才可以。
于是朱雄英便决定开设一个格物学院。
把学生的规模扩大。
来个全面撒网,重点培养!
朱雄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对此自然十分的赞同。
“这个主意不错,咱也觉得这是件好事。”
“你自己看着办就行!”
朱元璋笑着说道。
格物学堂这件事 ,朱元璋本来是不看好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朱元璋虽然出身不好,但是不代表着自己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天下百姓。
否则当初费心费力的弄出来个八股取士是为什么。
但是后来听到自己孙子的心声之后。
也是老老实实的进行了科举改制。
至于后来的格物学堂,朱元璋一开始就是当做给那些落榜的士子们以及没有地方做官的人一个去处。
养着这些人才能花几个钱。
但是这些读书人一旦闹起事来,就算是最后能够顺利的压下去。
中间也要出现不少波折。
只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
这个格物学院最后竟然给大明带来了这么大的帮助。
别的不说,光是黄河上的那座大桥。
换工部的那些人来。
就算是再过一百年 ,他们也根本弄不出来。
从那之后,朱元璋便对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正眼看过的格物学堂上了心。
甚至就连工部的人去请教沈毅这件事 。
背后都有朱元璋的亲自授意。
现在朱雄英又来跟自己说要扩大规模。
朱元璋 自然是求之不得。
当即便让户部批了一笔银子交给朱雄英。
“多谢爷爷, 不过这钱有了。”
“现在还缺一个地方。”
“原来的格物学堂的地方有点小了。”
“根本不够用!”
朱雄英拿到钱之后。
笑嘻嘻的跟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一愣。
随后也是一阵笑骂:
“你这臭小子,又打什么主意呢。”
朱雄英接着说道:
“倒不是孙儿打什么主意。”
“而是这学院的规模有点大。”
“一般的地方根本就盛不下。”
“所以需要在皇城外找个地方来建造。”
“只是这样一来,恐怕会有诸多不便。”
朱元璋何等样人物,瞬间就明白了朱雄英心里的想法。
金陵皇城,每天晚上到点之后就会宵禁。
并且会关闭城门。
这样一来,学院里的学子就没法返回城中。
没法返回城中倒是一件小事。
关键是这些人的安全没法保证,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大明将来的栋梁之材。
任何一个损失都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说道:
“那你说说看,你有什么想法。”
“要是可行的话,咱也不会拒绝。”
朱雄英嘿嘿一笑,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孙儿准备在城外修建一个类似于坞堡的地方。”
“一应制度和金陵相同。”
“由朝廷派兵把守,但是这些士兵无权管辖学子。”
“只是保证他们的安全。”
朱雄英的本意是想要在金陵搞一个类似于后世大学城一样的东西。
但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治安问题,必须要做好安保措施。
这样一来,就真的得修一座“城”。
兹事体大,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本能的皱了一下眉头。
因为一开始,朱元璋想的是朱雄英会造一个跟书院一样的存在。
自己给他拨一块地,由得他在上面随意发挥。
但没想到朱雄英的野心居然这么大。
这要是别人跟自己这么说。
自己就算不砍了他,最起码也得让锦衣卫好好查查 他到底想要 干什么。
但这是自己的 亲孙子,朱元璋自然不相信他会有什么坏心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