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译:叶公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位直肠子,他父亲偷了羊,这儿子就去告发。”孔子说:“我们那里的直肠子跟您这位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这里面。”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试译:樊迟问仁的含义。孔子说:“就是在家恭顺,上班敬业,交友忠诚。即使到了蛮荒之地,也不要忘记这些。”
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dǒu shāo)之人,何足算也。”
试译:子贡问道:“怎么样才能说是一个士?”孔子说:“独自办事也有廉耻知道反省,出使四方能够不辜负君王的使命,可以称为士了。”子贡问:“请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里头夸他孝顺,乡亲们夸他尊敬兄长。”子贡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办事一定完成,愣头愣脑小人一个,也许可以算再次一等的士。”子贡问:“如今从政的怎么样?”孔子说:“噢,都是米桶大的人啊,怎么能算作士。”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yǔ)之,必也狂狷(juàn)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试译:孔子说:“不能结识行中道的,那一定要同时结交狂放不羁的和谨小慎微的了。狂放不羁的什么都敢做,谨小慎微的呢有些该做的事情也不敢做。”
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试译:孔子说:“南方有人说,‘人没有恒心,不可以当巫医。’说得好啊!‘不能恒久养德,恐怕要丢脸的。’”孔子说:“这种人就不必占卦了。”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试译:孔子说:“君子和气却不同伙,小人同伙却不和睦。”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hào)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wù)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试译:子贡问道:“全乡人都喜欢他,这人怎样?”孔子说:“不能断言他好。”“全乡人都讨厌他,这人怎样?”孔子说:“不能断言他坏。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更容易下判断)。”
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也。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悦也。说悦之虽不以道,说悦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试译:孔子说:“君子容易共事,却难以讨好他取悦他。不从正道让他欢喜,他不会欢喜的。但他用起人来,却会用人家的强处。小人难以共事,却容易讨他欢心。虽然不是从正道让他欢喜,他照样欢喜。但一旦用起人来,他就会求全责备,尽挑毛病。”
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试译:孔子说:“君子舒泰而不骄躁,小人骄躁而不舒泰。”
13.27子曰:“刚、毅、木、讷(nè)近仁。”
试译:孔子说:“刚正,坚毅,朴实,嘴笨,是接近仁义的。”
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sīsī),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试译:子路问道:“怎样做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高高兴兴,和和美美,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兄弟之间和和美美,高高兴兴。”
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试译:孔子说:“善人训练老百姓七年,也可以披挂上阵了。”孔子说:“如果不搞军训就让老百姓仓促上阵,这叫做抛尸。”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试译:原宪问什么算可耻,孔子说:“国家治理有方,当官领薪;国家暗无天日,还当官领薪,多可耻。”原宪又问:“逞能、夸口、怨忿、贪婪的毛病都没有,可以算仁吗?”孔子说:“可以算难能可贵了。至于说仁啊,我就不知道了。”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试译:孔子说:“一个士光想着小家,就不配做士。”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