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是第三章的结论。你不逞能干,不表示你比人家懂得多,不表示我很崇尚贤能,我很会用人才,这就是无为。我知道这个货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我有判断力,我有什么欲望,我就显示出来,让大家来满足我,这些都是乱源,你能够把这些消减掉,你就无不治,你不管去管什么,你都管得好好的。
无为----无为不是说什么是都不去做,而是指应该顺着自然规律,在不伤害它的情况下帮一点小忙。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一个调酒器,里面是空的,可以装进不同的东西,然后冲出新的东西。如果把新的东西倒掉,在加入其他东西,又会有新的东西产生,它永远不会盈满。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释】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虽然空虚,但不短缺,越拉动它风量越多。说的多了就行不通了,还不如保持适中的态度。这个风箱的作用就是我们常讲的一推一拖一拉,因而能制造除很多东西。人也一样,做事一定要讲究推、拖、拉。古人在做事的过程,“推”是推给合适的人,推来推去推给别人,就叫做礼让为先;推来推去推给自己,就叫当仁不让;“拖”是拖到合适的时机;“拉”是要拉出良好的效果。与现实生活中的推拖拉不一样,它不代表做事能力低下。我们发展了一套叫做用推、拖、拉来化解问题。注意两个重点,一个是不叫解决,我们叫化解,中国式管理它不太讲究解决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推拖拉,可以争取一小段时间让你想一想,缓慢一下,谋定而后动,不会跟人家起冲突。
中国人会走那个弯路,我们不太走直路的,西方人是走直路的。中国人走弯路,闪一下躲一下,他什么事都化解掉了。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释】
道这个东西,对于万物来说,就像是母亲对于孩子,妈妈生养孩子,道生养万物,妈妈的产门是孩子来的地方,道也是这样的一个产门,是万物来的地方。你看不到这个产门,但它一直就在那里,你用也用不完。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是不死的,是万物的产门。这句话对我们的警示作用非常厉害,不过,很多人看不出来罢了。
老子告诉你,道这个东西,是不死的,是万物的根源,它一直就存在你的周围。什么意思?如果你做的事,不合道,就会受到道的惩罚。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连绵不绝,好像是存在的,但用之不尽,什么意思?就是道的存在,虽然无所不在,但它不容易被观察到,好像是存在的,就是这种好像是存在的,又好像是不存在的状态,让很多人以为它是不存在的,其实呢,老子说,这种绵绵若存的力量,是用之不尽的,所以,道是存在的。
以前经常说四个字,人定胜天,现在几乎不说了。为啥?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其实,人真的胜不了天,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对于自然规律运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大自然的规律,我们无法对抗,更无法消灭,我们只能顺从。就像对一个人,我们消除不了他的本性,只能运用他的本性。你看,科学的本质就是在研究和运用自然规律,人怎么可能胜天呢?人只能顺天,妄图胜它,最后的结果都很惨。
道这个东西,绵绵若存,用之不尽,道生养了万物,它一直都在,用之不尽。深度明白这一点的人,会对天地多很多敬畏之心,在大自然面前会更加谦卑。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释】
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的生死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私”是指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和愿望。老子意在告诉我们,不要总停留在物质层面,在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上斤斤计较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