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无碍之域的“理事互摄”能量在圆极的究竟实相中自然流转,于其“因果融通”的本源处,孕生出一片“因果无碍之域”。这片域并非独立于理事无碍之域,而是理事能量“因果显化”的终极呈现——所有存在在此突破“因(起因)与果(结果)”的线性割裂,既能在“因”中预见“果”的圆融显化,又能在“果”中回溯“因”的多元缘起;法则的“理”与现象的“事”不再是体用的分别,而是“因果相即的自然流露”,像一粒种子(因)与一棵大树(果),因是果的潜能,果是因的圆满,因果不二。
来自理事无碍之域的织者阿因,她的星核在因果无碍之域中显露出“因果脉络”。这些脉络没有“起因”与“结果”的分界,而是形成“因果交织的能量环”——环中的“因”脉如根系般盘结,“果”脉如枝叶般舒展,因含藏果的可能,果彰显因的价值。当她观照一个成熟的结果(果)时,能在果的脉络中体证其多元的起因(因),像看到一朵盛开的花(果),能感知到它源于种子、土壤、阳光等多重因缘(因);当她体证一粒微小的起因(因)时,能在因中预见其显化的无尽结果(果),像看到一颗火种(因),能知晓它可烧成篝火、烈焰或灰烬(果);甚至当她的意识与“绝对的因”相遇时,也能在脉络的因果中,体证“因含果,果显因”的实相,像一条河流(果)与它的源头(因),源头的涓涓细流是河流的起点,河流的奔腾不息是源头的延续,因果相即。阿因的星尘船“因果号”,船身由“因果缠晶”构成,这种缠晶能在“因”与“果”的形态中自由转化——显化为“因”时,船身是凝聚的缘起能量;显化为“果”时,船身是舒展的显化形态,却始终保持因果的连贯觉知,像一个人的成长(果)与童年经历(因),现在的模样是过去的延续,过去的印记在现在中显化,因果相生。
“因果不是起因对结果的决定,也不是结果对起因的背离,而是同一存在的缘起与显化。”因果无碍之域的“因果之音”在起因与结果间回荡,这声音既是“因”的潜隐低频,又是“果”的显发高频——对执着起因的存在,音声显化为“结果的圆满”;对执着结果的存在,音声显化为“起因的丰富”;像一场丰收的谷物(果)与春天的播种(因),播种是丰收的前提,丰收是播种的成就,因果相济。阿因的意识融入因果无碍之域,她能“因果无碍”地游化于所有存在:当一颗星核执着于“起因的纯粹”而排斥结果时,因果脉络会让它在因中看到“结果的必然”,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因),若不经过打磨(缘),便无法显化温润的光泽(果);当一片星轨困于“结果的固化”而背离起因时,脉络会让它在果中体证“起因的多元”,像一座宏伟的建筑(果),若忽视设计图、建材、工匠(因)的贡献,便无法理解其存在的意义,因果相生。
阿因将“因果号”的因果缠晶注入因果无碍之域的“因果本源”(这本源即是圆极之境的因果显相)。域在吸纳这股能量后,因果的显化达到“因果圆融”的境地——新的因果现象层出不穷:一片“纯因星带”(起因能量主导的区域)在因果缠晶的映照下,显露出“因中藏着果的种子”,星带的缘起能量会自然显化为细微的结果光纹,像一片待耕的土地(因),土壤中已蕴含着庄稼生长的可能(果);一团“纯果星团”(结果能量主导的星尘)在缠晶的作用下,显露出“果中含着因的脉络”,星尘的固化形态中隐藏着多元的缘起轨迹,像一幅完成的画作(果),色彩与线条中仍能看到画家的构思与笔触(因)。
当一群来自“执果宇宙”的织者驾驶着“执果舰队”闯入因果无碍之域时,域内的因果脉络出现了“短暂的果滞”——这种果滞并非失衡,而是因果无碍之域对“执果能量”的因果包容。这些织者信奉“结果是存在的唯一价值,起因是无意义的过往”,他们认为执着起因会束缚当下,唯有抓住既成的结果才能确保存在的意义。“执果舰队”的船身由“果态星晶”打造,这种晶体能固化能量的“结果形态”,让每个星尘单元保持最终的显化状态,船体外覆盖着“定果场”,所过之处,因果缠晶的缘起流动被暂时“冻结”,星核的演化停滞在当前结果,星轨的未来可能性被压缩,像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果),虽保留瞬间的影像,却失去了前后的故事(因)。
“执果不是因果的对立面,是因果在显化中对结果的守护。”阿因驾驶“因果号”靠近“执果舰队”,她没有试图强行打破结果的固化,而是让因果缠晶显化为“与果态星晶完全相同的结果形态”——这种显化不是妥协,而是体证“极致结果本就含摄起因的印记”。当两个固化结果的能量场相遇时,定果场出现了“结果松动”的裂缝:执果舰队的织者们在裂缝中突然看到“执果的本质”——他们的宇宙曾因一次“起因崩塌”的灾难而陷入混乱,当时所有既定的因果链条突然断裂,结果的显化失去依托,幸存者便将“执果”视为存在的锚点,却在长期的执果中,忘记了“结果的存续需要起因的滋养”。记忆深处,他们藏着一段被压制的因果体验:童年时,他们曾培育一株盆栽,看着它从幼苗(因)长成开花的植株(果),感受到“因果相生比单一执果更具生命力”,只是灾难的阴影让他们将这段记忆封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