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请了她过来帮忙治疗,没想到她上来第一天,就把我娃拿捏的死死地。
第一天就有效果了,我和我媳妇儿瞬间就感觉看到了希望。
就这样,按照她交代的方法,我们治疗了一段时间,孩子基本上就走出了心理阴影,顺利归队了。
这些事情,好多人都不知道,毕竟是孩子隐私,我也一直没往外说。
那时候,这丫头还没上大学,就有这么大本事,相信现在肯定是越加优秀,我相信她提出的这个创伤后什么症的,绝对是合乎情理的。
小丫头是个有抱负有本事的,我老方平生最服有想法又肯下苦的人,你们就都别为难这个孩子了。”
方志海是个粗人,粗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动脑子,也不会说谎,他一句话顶顾清欢的十句话,说服力直接拉满。
如果说顾清欢对云九州的治疗效果,属于夫妻之间亲密关系影响的结果,那她针对方正平的治疗,总不能也是因为感情影响吧?
有方志海和卓将两人的担保,所有人对她的疑虑都打消了。
甚至有人主动让顾清欢讲一讲,她提出的这个病症,应该怎么预防,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顾清欢准备充分,自然是侃侃而谈。
“我们都知道,各国军队在战前都会对军队进行各种心理辅导,并且措施都不一样。
西方军队里有随军牧师,靠随军牧师来进行心理辅导。
而华国军队里有政委,营以下有指导员,士兵的心理辅导主要由政委或指导员进行。
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以及战争意义的教育。
但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战前作什么样的动员,出于对死亡及战场本能的恐惧,上战场的士兵难免会出现心理紧张,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所以我们的战后心理辅导必须跟上,不仅仅是全军动员,还应该有对应的措施,尽早的预防,及时的发现。
我建议把战后的心理辅导列为了正式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把心理干预工作落到实处。
尤其是对刚从战争中退下来的军人,要严格落实心理排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另外,我还建议建立军人心理健康档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相应的排查和疏导工作。
文工团的作用也要发挥起来,在战后尽量多安排一些文娱节目,让美好的视觉体验洗刷战士们狼藉的心,带去温暖和幸福感。”
顾清欢的建议非常中肯,可行性也非常高。
“你说的不错,这样一来确实能极大程度的预防和发现这种病症。
但是我们目前没有相应的班底,更没有心理相关的专家来做这件事情啊!”
这位将军的问题,也是大家的问题。
方法有了,但没有能做这事的人啊!华国还是太落后了。
方志海站出来说:“专家不就在眼前吗?
我觉得小顾同志就很好嘛!你们不要总是用老眼光看人,年纪不能界定人的能力。
小顾同志能提出这样的理论,也能落实到实践,说明她的能力已经足以胜任,我们应该大胆的给她机会。”
方志海极力促成此事,一方面确实是对顾清欢青睐有加,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她争取机会,报答当初出手治疗的恩情。
他儿子方正平现在反正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偶尔回家时不时还问起顾清欢两口子,两家人现在来往没那么密切了,可情谊不是假的。
这个机会确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能在军方这边露一次脸,争取到一定的职位,干出一点成绩来,顾清欢这辈子相当于就有了免死金牌。
以后不管她做什么,都有一个天然的后盾和王牌,这就是活招牌。
心理医生能做到这个份上,就已经是天花板了,关键是她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刚刚大学毕业。
云润同感激的看了方志海一眼。
这是他的儿媳妇儿,他也希望她好,但越是这种时候,他越不能说好话,要避嫌,免得弄巧成拙。
而方志海出面说话,则刚好。
继方志海之后,卓逸凡也主动开口帮忙:“一事不烦二主,既然这个方案是小顾提出来的,她也是首次提出战后心理综合征的人,那她就是最适合干这事儿的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这个病了。
我建议,由她牵头成立心理干预小组,专门应对这方面的突发情况。
不只是战后的心理干预,甚至是灾难后的心理干预,乃至像平时我们消防员的心理干预,公安出警后的心理干预,都可以搞起来。
我们国防部其实也有很多需要心理干预的战士,到时候还请小顾多操心了。”
卓逸凡的一番话,直接相当于板上钉钉的把这事儿定下来。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卓将说的有道理,我去年救灾途中,看到了好多惨绝人寰的人间惨剧,当时还有家属哭晕过去,甚至当场自杀的。
若是那个时候,能对他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也许情况会好很多,可惜我没那个本事,只能干瘪瘪的安慰几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