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婉凝在整理旧书时,从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掉出一张小纸条,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夏婉凝×李明,天生一对!”她盯着那行字愣了三秒,随即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把纸条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这熟悉的“被磕cp”后遗症又犯了,光是看到这几个字,她耳边仿佛就响起了初中教室后排那群人的起哄声,叽叽喳喳的,像一群甩不掉的麻雀。
“都多少年了,想起这事儿还能气到血压升高。”她拍了拍胸口顺气,指尖划过笔记本上被人画过的爱心涂鸦,那些贯穿小初高的“cp噩梦”,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滚了一遍。她实在想不通,自己明明是个母胎单身二十多年的“孤寡老人”,怎么就成了同学们眼里的“百搭cp女主角”?那些莫名其妙的“拉郎配”,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小学四年级的画面就涌了出来。那是她第一次有异性同桌,是个不爱说话但数学很好的男生,老师安排他们坐一起,本意是让男生帮她补数学。结果开学第一天,就有女生在课间凑到她耳边挤眉弄眼:“欸,夏婉凝,你同桌看你的眼神不一样哦!”她当时还傻乎乎地问:“哪里不一样?他眼睛里有沙子吗?”换来的是全班女生的哄堂大笑。
从那天起,“磕cp”的种子就在班级里扎了根。她和同桌讨论数学题,被说成“眉目传情”;男生借她一块橡皮,被传成“定情信物”;甚至有一次下雨,男生把伞让给没带伞的她,第二天班级黑板报的角落就多了一幅简笔画——一个女孩撑着伞,旁边画着个爱心,里面写着她和男生的名字。她气得去找画画的同学理论,对方却理直气壮:“我们觉得你们很配啊,磕cp怎么了?又不犯法!”
“是不犯法,但你们能不能别瞎磕啊!”她当时憋红了脸,却只说出这么一句无力的反驳。那之后,她故意躲着同桌,数学课宁愿自己啃难题也不请教,原本能提高成绩的“互助组合”,硬生生被这群“cp粉”搅成了尴尬的“避嫌现场”。学期结束换座位时,她看着同桌落寞的背影,心里又气又委屈——好好的同学关系,怎么就被搞成这样了?
原以为换了初中就能摆脱这糟心事,没想到“磕cp”的战火不仅没熄灭,反而升级成了“连续剧”。初中三年,她换过三个异性同桌,每换一个,班级里的“cp话题”就换一茬,比电视剧更新还勤快。
第一个同桌是个爱打篮球的阳光男孩,因为一次运动会上帮她捡过掉在跑道上的发卡,就被冠上了“护妻狂魔”的称号。每次男孩打完球满头大汗地回座位,总会有人吹着口哨喊:“哟,某人迫不及待要见女朋友啦!”她气得把课本往桌上一拍,男生却只是挠挠头傻笑,这一笑更坐实了“默认恋情”的传言。有次她痛经趴在桌上,男生默默给她倒了杯热水,结果第二天全校都知道“夏婉凝生病,同桌贴身照顾”,连隔壁班的同学都跑来她教室门口“围观”。
第二个同桌是个戴眼镜的学霸,两人因为经常一起讨论物理题,被封为“学术情侣”。离谱的是,居然有女生专门做了个“恋爱观察笔记”,记录他们“一起做题的第几天”“对视超过三秒的次数”,甚至把笔记传到了班级群里。她去找班主任告状,班主任却笑着说:“同学们是觉得你们关系好,闹着玩呢,别当真。”可这“闹着玩”却让她越来越害怕和男生交流,连问问题都要鼓足半天勇气,生怕又被当成“撒糖现场”。
最让她崩溃的是第三个同桌。那是个刚转学来的插班生,两人连话都没说过几句,就因为放学时顺路走了一段路,被路过的同学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配文:“新cp诞生!夏婉凝和转校生秘密约会?”照片里她只是在跟对方说“前面路口我转弯”,却被解读成“依依不舍说情话”。她气到发抖,去找发照片的同学删除,对方却不耐烦地说:“大家就图个乐子,你怎么这么较真?”
到了高中,“磕cp”的花样更是层出不穷。那时候同学们已经会用QQ空间发“同人文”了,她甚至在匿名帖子里看到过以自己为主角的恋爱小说,剧情离谱到她自己都看呆了——里面写她和班长“暗生情愫多年,在高考后终于表白”,可现实中她和班长说话不超过十句。还有人把她和不同男生的照片截下来P成“情侣照”,配上伤感的情歌当背景,在班级群里传得沸沸扬扬。
有次家长会,她妈妈无意中看到了这些“创作”,回家后严肃地问她:“你是不是谈恋爱了?怎么同学们都这么说?”她百口莫辩,急得掉眼泪:“妈!那都是他们瞎编的!我根本没有!”可妈妈半信半疑的眼神,像根刺扎在她心里。从那以后,她开始刻意疏远所有异性同学,男生跟她说话她就低头快走,小组作业宁愿一个人硬扛也不跟男生组队,原本就有些内向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