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快马扬尘而去,马蹄声还在耳畔回响,王铁柱就被柳如烟拽着往祠堂走。她跑得气喘吁吁,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脸颊上,手里捧着的玉米饼还冒着热气,麦香裹挟着热气直往王铁柱鼻尖钻。红绸带随着她的动作在两人之间晃来晃去,时不时蹭过王铁柱的胳膊:“铁柱,林御史要是收到咱们的密信,肯定得好好夸夸咱!我特意多烙了两张饼,你先垫垫肚子,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府城就有人来传好消息啦!”
柳如眉也提着药箱跟了上来,药箱里新添了不少从反王那儿缴获的伤药,瓷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抬手理了理耳边的发丝,轻声说道:“我把受伤的村民都安顿好了,伤口都上了药,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能好。刚才张叔说,村里的老人们合计着杀头猪,等咱们报捷回来就摆宴席,好好庆祝这下彻底安宁了。”
三人刚进祠堂,就听见村口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王铁柱心头一动,快步走出祠堂,只见一个身着青色官服的信使,手中举着个明黄色的卷轴,老远就扯着嗓子喊道:“王守备!林御史大人有令!速来接旨!”
王铁柱连忙招呼村民们在村口整齐列队,大家神色庄重,眼中满是期待。信使翻身下马,展开卷轴,声音洪亮有力:“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十八道拐村王铁柱,率村民平定北境反王,护银矿、保乡邻,功绩卓着!特赏白银五百两,锦缎三十匹,赐‘护国乡勇’匾额一块;全村免征赋税两年,以资嘉奖!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铁柱领着村民们整齐跪地,心中热血翻涌。起身时,柳如烟兴奋地凑了过来,红绸带顺势缠上他的手腕,她的眼睛亮闪闪的,像藏着漫天星辰:“我就说吧!肯定有赏!这下咱们村能盖更多结实的砖瓦房,学堂也能修得更气派,孩子们就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啦!”
信使又递上林御史的亲笔信,王铁柱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写着:反王余党已尽数抓获,府城安稳,特邀你三日后赴府城领赏,另有要事相商。他把信递给柳如眉,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意:“看来还得去趟府城,正好跟林御史好好聊聊村里往后的规划。”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忙碌又喜悦的氛围中。柳如烟带着妇女们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剁肉馅的“咚咚”声、蒸馒头时锅盖的“噗噗”声交织在一起。她系着条油渍斑斑的围裙,红绸带在腰间晃来晃去,充满活力。她时不时从热气腾腾的蒸笼里拿出个刚炸好的丸子,伸手递到王铁柱嘴边,眼神带着几分期待:“尝尝!我特意放了花椒,香不香?”王铁柱笑着张嘴吃下,那鲜香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柳如烟见他吃得满足,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柳如眉则带着人仔细整理缴获的物资,她将反王的兵器整齐码放,准备熔了重新打造成农具。那些银子和锦缎被她一一登记造册,每登记一项,她都会认真核对,确保不出差错。她不时抬头叮嘱身旁的村民:“别弄混了,赏银要分一部分存起来,留着修山道,以后咱们进出村子就更方便了。”
赴府城那天,阳光洒满了整个村子。王铁柱穿上新做的青布褂子,布料柔软舒适,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气。柳如烟非要帮他系腰带,她的手指微微颤抖,指尖不经意间轻轻蹭过他的腰腹,她的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连耳垂都泛起了红晕:“你……你站直点,不然腰带系不紧。”王铁柱微微一愣,心跳陡然加快,看着柳如烟娇羞的模样,只觉得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柳如眉则递过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精心准备的干粮和解毒丸:“路上小心,早去早回,我们在村里等你。”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温柔,仿佛藏着无尽的牵挂。王铁柱接过布包,手指触碰到柳如眉的指尖,那一瞬间的温热让他心中一暖,他用力点了点头:“放心吧,我很快就回来。”
到了府城,热闹繁华的景象扑面而来,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林御史亲自在衙门口迎接,他满脸笑意,快步迎上前,紧紧握住王铁柱的手,热情地说道:“王守备,这次多亏了你,不然反王勾结外敌的阴谋一旦得逞,后果不堪设想!皇上特意让我转告你,以后十八道拐村有任何难处,都可直接上奏!”
领赏时,王铁柱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白银和色彩绚丽的锦缎,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这些赏赐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十八道拐村村民的肯定。林御史接着说道:“北境还有些小股流寇,时常骚扰百姓,想请你帮忙训练府城的乡勇,不知你是否愿意?”王铁柱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挺直腰杆,坚定地回答:“为大人分忧,为百姓护安宁,我义不容辞!”
在府城的这三天,王铁柱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乡勇的工作中。他耐心地教导乡勇们各种战斗技巧,从如何使用兵器到如何巧妙应对敌人的攻击,他都倾囊相授。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呼喊而变得有些沙哑,但他依旧热情不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