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军统领的任命刚下来没几天,王铁柱就着手把原来的巡检司扩建为统领府。正堂里,皇上御赐的“忠勇可嘉”匾额悬挂在正中,金光闪闪,两边对称摆放着四把雕刻精美的太师椅,地上铺着从京城运来的红色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柳如烟带着村里的妇女们把统领府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连窗棂上都擦得锃亮,还在院子里种了几棵刚移栽的桃树:“铁柱,等明年春天来了,这桃树开花了,咱们的院子肯定漂亮得很!”她手里拿着一块丝绸,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龙纹刀的刀鞘,手腕上的红绸带随着动作轻轻摆动:“以后你就是统领大人了,得有个统领的样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俺给你做了件新官服,用的是朝廷赏的最好的云锦,还请了青石镇最有名的绣娘绣了金线龙纹,你穿上肯定威风!”
王铁柱穿上那件新官服,果然是威风凛凛,天蓝色的云锦衬得他身姿挺拔,金线绣成的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柳如眉手里拿着一本线装的《孙子兵法》走了过来,轻轻递到他面前:“这是林御史特意让人送来的,他说你现在是统领了,手下有了正式的军队,得多学点兵法韬略,才能更好地指挥军队,保卫北境。”她帮王铁柱翻开书,指尖不经意间蹭过他的手背,两人都微微一顿,柳如眉的脸颊泛起一丝红晕,赶紧别过脸,小声说:“里面有不少用兵的道理,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我以前跟着父亲读过一些兵法。”
第二天一早,王铁柱就召集了张大山、王虎、络腮胡以及六个村的村长,在统领府的正堂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他坐在正位的太师椅上,手里轻轻摩挲着龙纹刀的刀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现在北境的反贼已经基本被剿灭了,但咱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和平时期更要做好准备。俺决定,从今天开始推行几项新政,大家一起把北境建设好。第一,修道路。把六个村之间现有的小路拓宽、铺平,修成能走马车的大道,这样百姓们出行方便,运输粮食和货物也更省力。第二,盖学堂。在十八道拐村的中心位置盖一座学堂,请个先生来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让他们都能明白道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第三,开荒地。组织人力把村外那些没人种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小麦、玉米和水稻,增加粮食产量,让百姓们都能吃饱饭。第四,训练北境军。把现在的乡勇整合改编成正式的北境军,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把他们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随时准备保卫北境的安全。”
王铁柱的话音刚落,正堂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老汉第一个站起来,激动地说:“统领大人说得太对了!修道路、盖学堂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俺们李家村全力支持,愿意出人力、出物力!”王福德也跟着站起来表态:“俺们王家村也一样!只要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俺们啥苦都能吃,啥活都愿意干!”其他村长也纷纷表示赞同,络腮胡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放心,开荒地的活儿交给俺们,俺们以前在山里也开过荒,有经验!一定把荒地都变成良田!”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立刻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张大山被任命为道路修建队的队长,带着五十个乡勇和村民们开始修道路。他手里拿着一把铁锹,站在田埂上,大声指挥着:“都加把劲!这第一段路要修三丈宽,把土挖松了再用石碾子轧实!修好了路,大家以后拉粮食再也不用费劲了!”王虎则负责学堂的修建工作,他拿着从府城请来的工匠画的图纸,指导着村民们砌墙、搭梁、盖屋顶:“这学堂的柱子得用结实的圆木,屋顶要用瓦片盖严实了,不能漏雨,让孩子们能安安心心读书。”络腮胡带着二十个投降的反贼和三十个村民组成了开荒队,他们扛着锄头、拿着镰刀,来到村外的荒地上,用力地清理杂草、挖掘石头:“兄弟们,好好干!等荒地开出来,种上庄稼,大家都能分到粮食!俺们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辜负统领大人的信任!”
柳如烟则带着村里的妇女们组成了后勤队,每天给干活的人们送水、送食物。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的,她端着一大桶绿豆汤,领着几个妇女来到修路的工地:“张大哥,大家歇会儿吧,喝碗绿豆汤解解暑气。”张大山放下手里的铁锹,接过一碗绿豆汤,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说:“多谢柳姑娘!这绿豆汤真是及时雨,太解渴了!”柳如烟又给其他乡勇和村民们一一递上绿豆汤,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大家辛苦了,慢慢喝,不够还有。”
柳如眉则在村里原来的药铺基础上,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医馆。医馆里摆放着几个药柜,里面装满了各种草药。她坐在一张桌子后面,给前来看病的百姓们把脉、开方、抓药。一个老太太拄着拐杖走进来,咳嗽着说:“柳姑娘,俺这几天老咳嗽,胸口还发闷,你给看看咋回事。”柳如眉给老太太把了脉,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说:“李婶,你这是受了风寒,有点支气管炎。俺给你开几副止咳平喘的药,你回去熬着喝,一天两次,过几天就好了。”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从药柜里抓药,包好递给老太太。除了看病,柳如眉还利用空闲时间教村里的妇女们辨认常见的草药、学习简单的包扎伤口技巧:“大家看,这是止血草,叶子是锯齿状的,把它捣碎了敷在伤口上,能快速止血;这是薄荷,闻起来清凉清凉的,夏天用它泡水喝,能提神醒脑,还能解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