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后山的月华,清辉如水,静静洒在赵康盘膝而坐的石台上。他双目轻阖,双手结印,周身萦绕着淡淡的氤氲之气——那是阴阳二气与天地灵气交融的迹象,在月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
石台中央,纳虚葫悬浮在半空,葫芦口朝下,一滴晶莹的灵液正缓缓滴落,悬在他眉心三寸处,折射着月华,仿佛一颗会呼吸的星辰。
这是他修炼《龙象般若功》的第三个夜晚。
与那些依靠蛮力和时间堆砌的士兵不同,赵康的修炼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神速”。他体内的阴阳二气早已凝练成真气,精纯程度远超寻常内力,运转起来如臂使指;纳虚葫的灵液更是天地精华所聚,滋养肉身、催化功力的效果,比任何天材地宝都要霸道。
此刻,他正按照《龙象般若功》第九层的法门,引导真气流转周身。每一次周天循环,四肢百骸都像被温水浸泡,又似有无数细微的气流在冲刷经脉,带来一阵阵酥麻的胀痛,却又在胀痛消退后,涌起一股沛然的力量。
“轰!”
当最后一缕真气汇入丹田,赵康猛地睁开眼,眸中金光一闪而逝。他缓缓起身,握拳轻挥,空气中竟发出轻微的爆鸣声。
他走到一旁的巨石前,这石头少说也有千斤重。赵康深吸一口气,右拳平平推出。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势,拳头与巨石接触的刹那,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坚硬的岩石竟如豆腐般碎裂开来,碎石飞溅,烟尘弥漫。
“第九层,成了。”赵康看着自己的拳头,心中并无太多波澜。
按照功法记载,第九层可增力五千斤,配合他原本的真气,此刻他一拳一脚,都蕴含着开碑裂石的力量。皮肤表面也隐隐泛起一层玉色光泽,寻常刀剑怕是已难伤分毫——这便是龙象功锤炼肉身的霸道之处。
只是,当他尝试冲击第十层时,却遇到了瓶颈。
第十层的法门与前九层截然不同,没有具体的真气运转路线,只有一句晦涩的注解:“龙象有形,般若无形,形神合一,方得始终。”
“形神合一……”赵康喃喃自语,指尖轻抚过纳虚葫。
这几日他反复揣摩,渐渐明白,前九层练的是“形”——肉身的力量与强度;而从第十层开始,练的是“神”——与力量匹配的智慧与精神。就像功法名字里的“般若”二字,本就是智慧的象征。蛮力再强,若没有相应的智慧驾驭,终究只是匹夫之勇。
“看来,急不来。”赵康将《龙象般若功》的秘籍收好,转而拿起了那本《智能书》。
与龙象功的刚猛不同,《智能书》的封面古朴淡雅,纸张泛黄,透着一股沉静的气息。赵康翻开书页,指尖触碰到那些古老的梵文,一股奇异的感觉立刻从指尖传来,仿佛有无数细微的丝线,顺着手臂,悄然汇入他的识海。
他盘膝坐下,按照书中记载的法门,开始冥想。
起初,识海一片混沌,各种念头如乱麻般交织——明日要清点坞堡的粮草,士兵的甲胄还需补充,元兵的动向尚未查明……这些杂念像潮水般涌来,让他难以静气。
但很快,纳虚葫轻轻震动,一滴灵液化作清凉的气流,缓缓渗入识海。就像在沸水中投入一块寒冰,那些纷乱的念头瞬间平息下去,识海变得清明如镜。
赵康“看到”了自己的灵魂——那是一团淡金色的光晕,比刚穿越时凝实了许多,边缘处甚至有淡淡的紫芒流转,那是朝阳紫气与阴阳二气滋养的痕迹。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能“看到”纳虚葫的虚影,正悬浮在灵魂旁边,与他的灵魂光晕丝丝相连,仿佛本就是一体。
“原来,葫芦与我的联系,比想象中更深。”赵康心中微动。
他尝试着按照《智能书》的指引,调动精神力,去触碰那团灵魂光晕。当精神力与灵魂接触的刹那,无数破碎的画面涌入脑海——上一世济州岛的烽火,这一世峨眉的晨雾,甚至还有一些模糊不清、仿佛来自远古的星空碎片……
这些画面不再像以往那样杂乱无章,而是如流水般缓缓淌过,清晰而有序。赵康甚至能从中捕捉到一些被遗忘的细节——比如上一世某个老兵临死前的眼神,这一世母亲第一次为他缝制棉衣时的专注。
“这是……过目不忘,洞悉本质?”赵康心中狂喜。
《智能书》果然名不虚传。它并非直接增强精神力,而是像一把梳子,将原本散乱的精神力梳理整齐,让灵魂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这种“梳理”,对于经历过两次转世、灵魂本就强大的赵康来说,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他继续沉浸在冥想中,精神力如细流般滋养着灵魂,也滋养着与灵魂相连的纳虚葫。葫芦的虚影越来越清晰,表面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与他的灵魂光晕共鸣,散发出淡淡的白光。
不知过了多久,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朝阳紫气穿透云层,洒落下来。
赵康缓缓睁开眼,只觉得神清气爽,脑海中一片空明。以往需要反复推敲的军务、阵法,此刻在他心中都变得清晰无比,甚至能预想到几种可能发生的变故及应对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