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秋意比中原更浓,山道两旁的枫树红得似火,落叶在马蹄下簌簌作响。赵康一身玄色劲装,腰间只悬着一柄寻常铁剑,身后跟着十名精挑细选的法卫——他们扮作寻常武人,背负的行囊里却藏着改良后的霹雳弹与短弩。
“将军,前面就是光明顶的地界了。”法卫统领低声道,目光扫过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峰,“探子说,五大派的人已在山下扎营,丐帮的帮众也到了不少,到处都是眼线。”
赵康勒住马,望着那座隐在云端的山峰。光明顶,明教总坛所在,传说中藏着乾坤大挪移的秘境,也是如今北方明教残余势力的最后据点。自从他平定江南,那些不愿归顺的明教骨干便一路北撤,最终聚集于此,成了他北伐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不必惊动他们。”赵康调转马头,拐进一条隐蔽的山道,“从后山上去,先看看情况。”
这条山道是峨眉弟子提供的密道,据说是郭襄祖师当年拜访明教时留下的。路面崎岖,长满了青苔,偶尔能看到岩壁上刻着的明教圣火标记,早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行至半山腰,忽然听到前方传来兵刃交击声。赵康示意众人停下,悄然潜行至一处山坳,只见十几个丐帮弟子正围攻一个身着白袍的青年,青年手中长剑挥洒自如,招式灵动飘逸,竟隐隐有峨眉剑法的影子。
“杨逍的儿子杨不悔?”赵康认出了那青年——当年收编明教时,曾见过这孩子一面,那时他还只是个跟着父亲身后的少年,如今竟已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武者。
“妖女!你爹害死了我们多少兄弟,今日定要你偿命!”丐帮弟子怒吼着,打狗棒法使得虎虎生风,却始终沾不到杨不悔的衣角。
杨不悔咬着唇,额角渗出汗珠:“我爹早已归顺秦王,你们休要血口喷人!”
“归顺?那老贼不过是诈降,暗中却联络光明顶,妄图颠覆秦王大业!”为首的丐帮长老冷哼一声,手中铁拐直取杨不悔心口。
赵康眉头微蹙。杨逍确实在押解途中逃脱,据说投奔了光明顶,却没想到会牵连到他的家人。他正欲出手,却见山坳另一侧冲出一队天鹰教教徒,为首的正是白眉鹰王殷天正——虽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丐帮的杂碎,也敢动我明教的人!”殷天正手中鹰爪功展开,指风凌厉,瞬间便将几名丐帮弟子抓伤。
双方顿时混战在一起,喊杀声惊动了山林。赵康知道不能再等,对法卫使了个眼色,十人道袍一闪,如鬼魅般加入战局。他们不杀一人,只用短棍将双方的兵器一一打落,动作干净利落,竟无一人能看清他们的身法。
“谁?”殷天正与丐帮长老同时喝问,警惕地望着突然出现的陌生人。
赵康从树后走出,玄色劲装在红叶映衬下格外醒目。“都住手。”他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秦王?”杨不悔愣住了,随即躬身行礼,“见过秦王。”
殷天正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却依旧梗着脖子:“赵康,你来我光明顶,意欲何为?”
丐帮长老认出了赵康,脸色微变,连忙拱手:“属下不知秦王驾到,死罪死罪!只是这明教妖贼……”
“杨逍之事,与他女儿无关。”赵康打断他,目光落在殷天正身上,“白眉鹰王,你天鹰教在江南时便与我井水不犯河水,如今为何要掺和光明顶的浑水?”
殷天正冷笑:“我明教弟子,自当同生共死!赵康,你虽平定江南,却也屠戮了不少教众,今日既然来了,便留下吧!”他说着,鹰爪功再次发动,直取赵康面门。
赵康不闪不避,右手如太极云手般轻轻一引,看似缓慢,却恰好避开殷天正的锋芒,指尖顺势点在他的脉门上。殷天正只觉一股柔和却坚韧的力道涌来,手臂顿时酸麻无力,竟再也握不住拳头。
“这是……太极拳?”殷天正又惊又怒,“你竟会张三丰的功夫!”
“功夫不分门派,只看用在何处。”赵康收回手,“我今日来,不是为了打斗,是想与明教教主谈谈。”
正说着,山上传来一阵钟鸣,三长两短,正是明教召集教众的信号。殷天正脸色一变:“五大派攻上来了!赵康,你若识相,便速速离开,免得被牵连!”
赵康却笑了:“我既来了,自然要看看这场热闹。”他对杨不悔道,“你父亲在光明顶?”
杨不悔点头:“爹说要在这里重整明教,对抗五大派和……和秦王您。”她说到最后,声音低了下去。
“带路吧。”赵康道,“我倒要听听,他有什么本事颠覆我的大业。”
众人沿着山道上行,越靠近光明顶,打斗声越清晰。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武林人士,五大派的弟子穿着各自的门派服饰,正与明教教徒厮杀,鲜血染红了石阶,尸体随处可见。
“灭绝师太没来?”赵康问道。
杨不悔摇头:“听说峨眉派闭门谢客,连五大派的请柬都没接。有人说,灭绝师太看破红尘,在峨眉山剃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