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丰收后的第三天,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梁山的练兵场上就已热闹非凡。近战队的队员们身着轻便铠甲,正在进行实战对抗演练 —— 长枪挥舞的 “呼呼” 破空声、盾牌碰撞的 “咚咚” 闷响、脚步声与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引得不少村民驻足围观,时不时还会为精彩的招式发出阵阵喝彩。
我揣着 007 留下的铜片,站在练兵场边缘的老槐树下,目光紧紧追随着李逵的身影。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肤上布满汗珠,正挥舞着那对伴随多年的玄铁板斧,与三名队员切磋招式。他的板斧耍得虎虎生风,每一次劈砍都带着千钧之力,斧刃划过空气时还会发出尖锐的呼啸,可每当斧刃快要碰到队员的铠甲时,又总能巧妙收力,显然是怕误伤了自家弟兄。
“好!” 随着李逵一记漂亮的 “横扫千军”,将三名队员的长枪同时格挡开来,围观的村民们忍不住大声叫好。李逵得意地咧嘴一笑,随手将板斧扛在肩上,粗声粗气地对队员们说:“你们这招式还得练!下次再这么慢,可就挡不住俺的板斧了!” 队员们笑着点头,纷纷擦去脸上的汗水,显然对李逵的斧法心服口服。
演练结束后,李逵提着板斧,满头大汗地走到我面前。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他身上,将汗珠照得闪闪发亮。他手里的板斧通体黝黑,斧刃却泛着凛冽的寒光,斧柄上缠着一层暗红色的粗布,那是常年握持留下的痕迹,边缘处还能看到细微的磨损。他挠了挠后脑勺,黝黑的脸上竟露出几分难得的不好意思,嘴唇动了动,像是有话要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只一个劲地盯着我。
“李逵,今天演练看得出来,你的招式又精进了不少,尤其是最后那记格挡,力道和时机都把握得刚刚好。” 我笑着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块干净的粗布毛巾,递到他面前,“快擦擦汗吧,别着凉了。”
李逵接过毛巾,胡乱地在脸上抹了几把,将汗水擦干。他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像是下定了很大的决心。突然,他 “噗通” 一声单膝跪地,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其中一把板斧,高高举到我面前,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西西姑娘,这把板斧,俺送给你!”
他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 要知道,李逵视这对板斧如性命。当年在江州劫法场,他就是靠这对板斧杀出一条血路,救下宋江;后来征战方腊,这对板斧更是帮他斩杀了十余名敌将,立下赫赫战功。平时在营地里,谁要是敢随便碰一下他的板斧,他都会瞪着眼睛发脾气,如今却主动要把板斧送给我,实在出人意料。
我赶紧上前,伸手想去扶他:“李逵,你快起来!这板斧是你的宝贝,跟着你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俺不能要,你快收回去。”
“俺不起来!” 李逵固执地摇着头,双手依旧高高举着板斧,语气格外认真,眼神里满是坚定,“你要是不收下这把板斧,俺就一直跪着不起来!这把板斧陪俺杀过无数敌人,也陪俺走过了无数艰难的日子,俺把它送给你,不是随便送的。你帮梁山改良防御器械,教村民种新粮种,还带着弟兄们打赢了终局之战,俺打心底里服你!以后你要是遇到危险,这把板斧能帮你防身,也能让你知道,不管啥时候,俺李逵都永远站在你这边!”
练兵场上的弟兄们和村民们都围了过来,纷纷议论着。林冲拨开人群,走上前,弯腰拍了拍李逵的肩膀,又转向我,笑着说:“西西姑娘,李逵这是真心实意想把板斧送给你,你就收下吧。他这人看着粗犷,心里却比谁都敞亮,只有他真正认可、真正信任的人,才会把自己最珍视的东西相赠。这把板斧,对他来说,比金银珠宝还贵重。”
武松也走上前,手里还握着他那根常用的哨棒,点头附和:“是啊,想当年俺把哨棒送给你,也是觉得你值得信任,能带着大家好好过日子。李逵这板斧,比俺的哨棒更金贵,你收下它,不只是收下了一把武器,更是收下了李逵的一片心意,收下了咱们弟兄们的信任。”
张婆婆也挤到人群前,拉着我的手,语气诚恳:“西西姑娘,你就收下吧。李逵这孩子,心里有数着呢,他知道你为梁山、为村民们做了多少事。这板斧是他的一片心意,你要是不收,他该难过好几天了。”
看着李逵跪在地上坚定的眼神,听着弟兄们和村民们真诚的劝说,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也有些发热。我知道,这把板斧绝不仅仅是一件武器,它承载着李逵最真挚的情谊,承载着弟兄们最深厚的信任,更承载着我们一起走过的风雨岁月。我深吸一口气,弯下腰,双手轻轻接过板斧 —— 斧柄上还残留着李逵手心的温度,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它在战场上经历的热血与荣光,能感受到它所见证的每一场战斗、每一次胜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