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门十年前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十万,堪称盛事。
在这浩浩荡荡的新晋弟子中,有两个名字,虽处于不同轨迹,却因一段尘封的凡尘血缘而隐隐相连——成林,与陈荷。
陈荷,这个名字在青云门天水峰秘传阁内已悄然传开。
入门时测出阳、金、木三属性天品级灵根,光华耀目,震惊四座。
地脉品灵根已是万中无一,天品灵根只存在于传说之中!
天品,亦称天域品。
非指其上再无更高,而是意指此灵根乃“天域”这一方世界规则所钟,是此界至高天赋的体现!拥有此灵根者,修行之路几无瓶颈,对天地法则的感悟远超常人,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选之子”。
其后在秘传阁的入门试炼中,她更是表现出了远超同侪的冷静、洞察与一种近乎本能的、对复杂结构与规律的理解力,成绩斐然,被誉为此次十万弟子中“唯一”的瑰宝。
某种意义上,她是从青云门统辖的五百凡尘国度、两千五百亿凡人中脱颖而出的那个唯一。
陈荷性喜静,不常与人交际,却对术数推演、法器构造、机关工匠之术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与天赋。
一双明眸时常专注于符阵线条与法器零件之间,手指灵动,心思缜密,这份独特的心性,与她幼年时的一段经历密不可分。
那时她还叫陈小荷,父母刚刚离世不久,孤苦无依。
那位早已仙凡两隔、在青云门中修行的亲兄陈理,竟意外下山,陪她共同生活了一个月。
那一个月里,陈理(其内核已是穿越者)并未传授她任何修仙法门,反而时常与她玩些“游戏”: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出奇妙的几何图案,用碎石搭建最稳固的结构,引导她思考水流与力道的关系,讲述一些关于“杠杆”、“滑轮”、“光影”的简单道理。
这些看似的知识,却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她与生俱来的、对结构与逻辑极度敏感的心扉,深深影响了她之后的思维模式。
陈荷不知兄长为何懂这些,只觉那段时光温暖而奇妙,让她在悲痛中找到了专注与乐趣的寄托。
入门后,凭借绝世天资和心性,她直接成为秘传阁预备精英弟子,备受重视。
更有其兄藏经阁阁主陈理,明里暗里提供了大量契合她特点的古籍复本、修炼资源。
秘传阁本身,作为青云门内新兴派(灵能派)的大本营,其培养方式更重悟性、重对法则的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环境与她无比契合。
短短数年,她的修为一路高歌猛进,赫然已达筑基巅峰,正式成为秘传阁精英弟子,速度惊世骇俗。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新兴派”修行上,她亦展现出匪夷所思的才华,对能量流转、物质结构有着近乎直觉的把握,灵能修为竟也逼近了“机械境”的门槛,远超同辈,甚至让一些前辈都感到惊讶。
在此界,修仙者兼修灵能本是极难之事,资质要求苛刻到令人绝望,而陈荷,似乎又是一个亿万分之一的例外。
这一日,天水峰举办了一场“新晋弟子小型法器具鉴会”,旨在促进各殿阁弟子交流炼器、御器之心得。
此类活动并非比武斗法,更侧重展示、交流与学习。
成林受赵槐之邀前来参会。
近日正尝试改进灵肥喷洒法器效率的成林便想着刚好寻些灵感。
会场内,各色法器流光溢彩,弟子们三五成群,交流热烈。
成林的目光很快被角落一处略显冷清的展台吸引。
那里没有炫目的光华,只摆放着几件结构异常精巧、甚至显得有些古怪的法器部件和半成品。
一个身着秘传阁精英弟子服饰的少女正专注地在一块玉板上刻画着复杂的符阵线条,神情一丝不苟,侧脸线条柔和却透着一股执拗的专注。
正是陈荷——本尊陈理在那尘世间的唯一血亲。
成林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一种极其熟悉、极其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见到了血脉相连的亲人,一种强烈的保护欲与靠近的冲动自心底涌现。
迅速压下所有情绪,成林面色平静,缓步走了过去,目光落在那些精巧的构件上,由衷赞道:“这位师妹,这些结构设计得真是精妙,环环相扣,对力道的传导与转化效率想必极高。”
陈荷闻声抬头,见是一位陌生的师兄,修为似乎不如自己,但眼神清澈,语气真诚,且一语道破她这些设计的精要所在,不由微微一愣,放下了手中的刻刀。
“师兄过奖,只是些粗浅尝试。”陈荷语气平淡,却少了几分对待寻常陌生人的疏离。
她感觉这位师兄的目光……很舒服,没有旁人常有的惊羡或不解,只有纯粹的欣赏和理解。
“绝非粗浅。”成林摇头,指着其中一个利用微小卡榫和灵能回路实现三次变向的机构,“譬如这个,想法就极为巧妙,可是借鉴了凡间机关术与凝水术的结合?”
陈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没想到真有人能看懂她的设计思路:“师兄好眼力。确实如此,我觉得低阶法术的某些原理,未必不能用于法器微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