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峰,藏经阁。
此地隔绝了宗门的喧嚣,唯有万卷玉简静默吐纳,流淌着亘古的智慧微光。
陈荷一袭精英弟子青袍,步履沉静地踏入这片浩瀚书海。
她已非当年那个追着马车跑的赤足女孩,而是筑基榜首、新晋的藏经阁值守大弟子。
然而,掌心因紧握而渗出的微汗,却泄露了平静外表下的一丝波澜。
穿过林立书架,陈荷在执事弟子恭敬的指引下,立于顶层静室门前。
“值守弟子陈荷,拜见陈阁主。”声音保持着礼数,尾音却藏着一丝难以全然压抑的、唯有面对至亲时才有的微颤。
“进。”
门内传来一个声音。
平静,清晰,甚至带着一种过于整洁的理性,却并非冰冷无情,更像是一泓深潭,静水流深。
陈荷推门而入。
陈理背对着她,正立于一面巨大的推演玉璧前,璧上无数光点流转,勾连着繁复莫测的轨迹,身着素雅阁主袍服,身形挺拔,周身气息与这藏经阁的深邃宁静浑然一体,透着一种洞悉规则的睿智与沉静。
陈理缓缓转过身。
陈荷终于清晰地看到了阔别多年的兄长。
他的面容比记忆中更加深刻,眼神深邃如同古井,却并非空无一物。
那里面没有久别重逢应有的热烈,也没有世俗的寒暄,只有一种极为专注的平静,仿佛刚才沉浸于某种精妙的演算,而她的到来,是他平静接纳的另一个需要清晰处理的“信息”。
陈荷压下心头那丝莫名的悸动,脸上绽开一个明亮又带着几分小女儿态的笑容,像是迫不及待想与兄长分享最珍贵的成果:
“哥!我会算啦!”
她伸出右手,指尖灵光微蕴,不动用多少灵力,仅凭对能量规则的深刻理解,便引动周遭微粒有序振动排列,在她掌心上方瞬息间构建出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结构完美无瑕的微小立体符阵——这是机械境的明证,是她足以自傲的资本。
她期待着,期待看到兄长眼中泛起惊讶、赞许,或是哪怕一丝为她骄傲的暖意。
陈理的目光落在符阵之上,细致地观察了每一处能量流转的节点。
微微颔首,语气平稳而客观,如同评估一件精心完成的造物:“能量节点分布效率较标准模板提升显着,结构稳定性优异。很好,你对能量结构的理解已踏入正轨。”
精准,客观,直指核心。
然而,就在这理性的评语之后,陈理的目光从符阵移开,落回到陈荷脸上。
那双过于清澈的眼底,极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微末、难以捕捉的波动,如同深潭底下一闪而过的微光,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随即,他开口,说出的却是一句让她瞬间怔然的话:
“量己心,莫偏莫倚。”
这句话,如同一声清磬,敲开了记忆的沉锁。
…青篷马车碾着晨露,即将远去。年轻的陈理蹲下身,看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死死抿着唇的小女孩。
…“小荷要记住,以后无论做什么,遇到什么,都要记得一句话。”
…“什么话?”小女孩的声音带着哭腔,小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
…“量己心,莫偏莫倚。”陈理的声音平静,却有一种奇异的、让她莫名安心的力量,“意思是,要常常衡量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要被情绪偏颇,不要过度倚仗外物或一时的得失,持守中正,看清自己真正的方向。”
…马车远去,小女孩追着跑,脖子上挂着的黄铜矩尺叮当作响,那句“量己心,莫偏莫倚”却如同种子,落入心田…
回忆汹涌。
陈荷怔怔地看着陈理。
是啊,那个追着马车跑、会用石子计算抛物线的小女孩长大了。
她一直记着这句话,揣着那把黄铜矩尺,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默默丈量着自己的成长与不足。
她吃了很多苦,走了很远的路,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站到了哥哥身边。
可是…
眼前的哥哥,如此熟悉,又如此…不同。
他确实在履行着当年的关照(那些恰到好处的古籍和资源),他强大、睿智、深不可测。
但他表达关切的方式,却如此…异于常人。
没有温情的寒暄,没有外露的喜悦,只有这句贯穿了她整个成长岁月的箴言,和那双理性深处似乎藏着一丝别样意味的眼眸。
他并非没有感情,陈荷忽然清晰地意识到。
他只是将所有的情感都沉入了那极度理智的深潭之底,化作了另一种更深沉、更不易察觉的形态。
他的“量己心”,既是给她的箴言,或许,也是他自己恪守的准则。
“哥…”她下意识地唤了一声,声音里少了几分迷茫,多了几分了然的探寻。
陈理安静地看着她,没有再多言,仿佛刚才那句箴言已包含了一切需要表达的。
递过一枚玉简,流程清晰:“既入藏经阁,便需守此间规矩。诸般典籍目录与权限在此,你可自行熟悉。若有不明之处,可询阁中执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