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会在傍晚,搬个椅子坐在门口,看着晓梦和弄堂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跳皮筋。他从不干涉,只是看着,在她跳得好时,会和其他邻居家长一样,笑着鼓掌。有一次,皮筋钩住了晓梦的头发,扯得她疼出了眼泪,肖霄立刻起身走过去,没有责怪任何孩子,只是蹲下来,极其耐心地、小心翼翼地帮她把缠绕的头发解开,动作轻柔。然后摸摸她的头,问:“还疼不疼?”
晓梦含着眼泪摇摇头,看着他的眼神里,又多了一丝依赖。
吃饭时,他会默默记住晓梦爱吃哪个菜,下次就会把那盘菜挪到她面前。晚上睡觉前,他会用热水泡了毛巾,拧干,递给苏晨,让她给晓梦擦脸擦手,自己则在一旁看着,目光温柔。
这些细微处的关怀,像涓涓细流,无声地滋润着晓梦幼小的心田。她开始偶尔会主动和肖霄说一两句话,比如:“爸爸,你看我画的小鸟。”或者在他出门时,会抬起头看看他,虽然不说“再见”,但那眼神里已有了牵挂。
苏晨看着父女俩之间这缓慢却真切的靠近,心中充满了酸涩的欣慰。她知道,这道伤痕需要时间慢慢愈合,但至少,希望的光已经照了进来。
然而,温馨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从未真正停止涌动。陈国平虽然被隔离审查,但他的阴影和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势力,依然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周老板和李卫东偶尔会来电话,语气凝重地告知肖霄一些外面的情况:陈国平在审查中依旧负隅顽抗,拒不承认主要指控,其律师团队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找程序漏洞,试图将案件性质淡化。他背后的某些关系网也开始若隐若现地活动,试图施加影响,阻挠调查的深入。
“霄哥,那边的人放出风来,说这事最好‘适可而止’,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暗示可以给你一些经济补偿……”李卫东在电话里愤愤不平又带着担忧地说。
肖霄握着听筒,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语气却异常平静:“告诉那边,我不要钱。我只要一个公道。该是谁的责任,谁就必须承担。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挂了电话,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弄堂里嬉闹的孩子和闲聊的邻居,眉头微蹙。他知道,最后的决战远未结束,甚至可能更加凶险。对方不会甘心失败,狗急跳墙之下,什么手段都可能用出来。他必须更加警惕。
这种外部的压力,无形中也影响了亭子间内的氛围。有时深夜电话铃响(通常是周老板或李卫东汇报情况),肖霄接电话时压低嗓音的简短对话和脸上闪过的凝重,都会让浅眠的苏晨瞬间惊醒,心提起到嗓子眼。晓梦虽然不懂大人世界的复杂,但也能敏感地察觉到家里偶尔出现的紧张气氛。
有一次,弄堂里来了两个陌生的、穿着还算体面却眼神闪烁的男人,借口打听一个不存在的名字,目光却有意无意地扫向苏晨家的窗户。正好被出来倒水的肖霄撞见。肖霄没有立刻发作,只是不动声色地站在门口,目光冷冽地盯着那两人,直到他们悻悻离开。他回到屋里,什么都没说,但那天晚上,他检查门窗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
苏晨看在眼里,忧在心里。她知道,眼前的平静是肖霄用巨大的努力和暗中绷紧的神经换来的。她不敢多问,怕增加他的负担,只能更加细心地打理好家事,照顾好晓梦,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支持他。
这个刚刚团聚的小家,就像惊涛骇浪后驶入暂时避风港的小船,享受着难得的安宁与温馨,船身却依旧能感受到远处未散风暴传来的余波震荡。过去的创伤需要时间抚平,未来的不确定性依旧笼罩前方。
但无论如何,他们终于在一起了。灯光下,肖霄辅导晓梦写字(虽然他字迹也一般),苏晨在一旁缝补衣服,偶尔抬头相视一笑的画面,温暖得让人想落泪。这短暂而珍贵的团聚,如同灰暗底色上绣出的明艳花朵,成为了支撑他们面对一切风雨的最重要力量。
夜渐深,弄堂重归寂静。肖霄为苏晨和晓梦掖好被角,看着她们沉沉睡去,这才回到自己的地铺上。他没有立刻入睡,而是睁着眼睛,听着窗外细微的风声和屋内妻女均匀的呼吸声,目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坚定与柔和交织的光芒。
守护好这个家,是他此刻唯一且永恒的信念。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绝不会再后退半步。
暖巢已筑,但阴云未散。最终的结局,仍需拭目以待。
喜欢我在上海有个女儿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我在上海有个女儿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