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被无形的手推着,不紧不慢地向前滑动。这个位于四楼、窗明几净的单元房,在外人看来,俨然是一个苦尽甘来、幸福团圆的标准模板。然而,关起门来,那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之下,却处处潜藏着看不见的暗礁和旋涡,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都可能激起令人心悸的波澜。那些因十五年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而烙印在彼此身上的习惯、观念和创伤,在每一个细微的日常角落里,发生着无声却异常尖锐的碰撞。
摩擦首先从最表层的饮食习惯开始,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角,清晰而冰冷。
肖霄凭借着记忆里弄堂生活的印象和一股脑的热忱,几乎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地买回各种他认为是“好东西”的食材。清早必定是雷打不动的“四大金刚”——油条、粢饭糕、豆浆、大饼,堆满餐桌。中午若是他在家,总会从熟食店带回油光锃亮的烤鸭、浓油赤酱的红烧蹄髈,或是价格不菲的白斩鸡。晚餐更是隆重,必定是四菜一汤,鱼虾肉蛋轮番上阵,仿佛要用这满桌的丰盛,一下子填满那十五年的亏空。
然而,他的热情却像撞上了一堵无声的墙。
面对满桌油腻腻的早餐,晓梦总是蹙着小小的眉头,只挑那碗最清淡的白粥,小口小口地喝,对于炸得金黄的油条和粢饭糕,几乎从不碰触。苏晨则会勉强吃一点,然后委婉地说:“明天别买这么多了,吃不完浪费,而且……早上吃得太油,胃不太舒服。”
午餐的烤鸭和蹄髈,往往动不了几筷子。晓梦明显更偏爱清淡的蔬菜和豆制品,对于过于肥腻的肉类,她甚至会下意识地流露出轻微的厌恶表情。苏晨则会默默地将肥肉的部分仔细剔除,只吃一点瘦的,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吃旁边的炒青菜。
肖霄看着几乎原样剩下的昂贵熟食,心里像堵了一团棉花,闷得发慌。他忍不住开口:“晓梦,吃点鸭子,很有营养的。”“苏晨,这蹄髈我挑了很久,炖得很烂的。”
得到的回应,往往是晓梦更加明显地放下筷子,低声说“我吃饱了”,或者苏晨带着歉意笑笑:“她从小胃口就小,吃不了太油腻的。我也……差不多。”
肖霄这才恍然意识到,他记忆中的弄堂美食,是他青少年时期物质相对匮乏但身体消耗大时的渴望。而苏晨和晓梦过去十五年的生活,清贫、节俭,或许常常饥一顿饱一顿,但更多的是一饭一蔬的简单度日,她们的胃早已习惯了清淡和节省,无法突然承受如此密集和高油脂的“盛宴”。他的补偿,成了一种她们无福消受、甚至感到负担的“好意”。
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一阵无力与挫败。他默默地收起剩菜,第二天,餐桌上的食物分量减少了,也多了些清炒时蔬和蒸蛋。但那种小心翼翼、生怕再次出错的谨慎,让每一次用餐都像在进行一场无声的考试,气氛依旧压抑。
比饮食习惯更难调和的,是深入骨髓的生活细节。
肖霄习惯了公司里略显快节奏的作风,说话声音不自觉会有点大,走路脚步也重。他每次回家关门,即使用心控制,也总会发出“哐”的一声轻响。而这声响,总会让正在看书的晓梦吓得肩膀一耸,或者让在厨房忙碌的苏晨手一抖。
他会习惯性地把看完的报纸随手放在沙发上,脱下的外套搭在椅背。而苏晨和晓梦,则长期生活在狭小空间里,养成了所有物品必须立刻归回原位的极度整洁的习惯。她们不会说什么,但苏晨总会默默地将报纸叠好收起,将外套挂进衣柜。这种沉默的“纠正”,比直接的言语更让肖霄感到窘迫,仿佛自己是个粗鲁的闯入者,破坏了这里固有的秩序。
最让肖霄感到无措的,是洗衣服。一次,他看到苏晨在卫生间费力地用手搓洗着晓梦的一件白色衬衫领口,他立刻自告奋勇:“我来我来,有洗衣机,干嘛不用?”他兴奋地把几天积攒的衣服,包括苏晨和晓梦的一些贴身内衣、以及那件白衬衫,一股脑地塞进了新买的双缸洗衣机里,倒上洗衣粉,按下了开关。
洗衣机轰隆隆地工作起来。肖霄还挺得意,觉得自己终于帮上了忙。
然而,当他把洗好的衣服拿出来时,苏晨的脸色微微变了。晓梦的那件白衬衫,因为和几件颜色略深的衣服混洗,领口处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蓝色。而苏晨的一件真丝衬衣,也因为粗暴的洗衣机搅动,变得有些皱巴巴,失去了原有的柔滑质感。
“这……这洗衣机怎么……”肖霄愣住了,手足无措。
“没事……没关系。”苏晨连忙说,接过那件染了色的白衬衫,声音里听不出情绪,“以后……我的和晓梦的衣服,还是我自己手洗吧。洗衣机……洗你的外衣就好。”
她没有责怪,甚至没有多说一句。但肖霄却感到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他这才明白,苏晨和晓梦那些看似半旧却永远干净整洁的衣服,是苏晨在无数个深夜,用那双早已不再细腻的手,就着冰冷的肥皂水,一件件精心搓洗、晾晒出来的。她们有她们习惯和信赖的清洁方式,而他所谓的“帮忙”,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造成了损失,更凸显了他对她们生活方式的陌生和无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