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话不必多,一句便已足够撼动心弦。姜南星心中激荡,主动吻上他的唇,将这个静谧的午后,点缀得更加甜蜜。
他们也聊工作。姜南星靠在他怀里,把河谷镇牡丹项目后续的管护计划、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中心下一步打算推动的其他几个乡镇的特色产业构想,都细细地说给他听。周惟清认真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或者以他更宏观的视角,帮她分析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的可能性。
“冬季防冻是关键,尤其是那些五年生苗,投入大,损失不起。防寒物资的储备和发放一定要到位,技术指导要跟上。”
“嗯,我们已经和科技局、农业局开了协调会,方案都定了。”
“你提到的那个想在柳林镇发展林下经济的想法很好,可以利用现有的竹林资源,种植竹荪或者养殖竹林鸡,周期短,见效快,能快速带动农户增收。下周我可以跟林业局那边打个招呼,你们先去调研……”
没有办公室里的严肃正式,更像是夫妻间的夜话家常,却同样充满了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这种并肩作战、彼此支撑的感觉,让他们的感情在爱恋之外,更多了一份牢固的、战友般的情谊。
傍晚时分,周惟清的手机响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他看了姜南星一眼,按下了接听键。
惟清啊,在干嘛呢?”周母慈祥的面容出现在屏幕上。
“刚吃完饭,和南星在家休息。”周惟清说着,很自然地将摄像头切换成后置,缓缓扫过客厅,“妈,你看,这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
镜头里,暖色调的窗帘,柔软的地毯,原木色的书架和茶桌,生机勃勃的绿植,还有茶几上那瓶醒目的蓝色郁金香……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女主人的用心与品味,与之前周母印象中儿子那个冷清得像宾馆一样的宿舍天差地别。
周母顿时惊喜地叫了起来:“哎呀!这……这布置得可真好啊!一看就是南星的手笔,是不是?这么温馨,这才像个家嘛!”她语气里的高兴几乎要溢出屏幕,连忙招呼旁边的周父,“建业,快来看!快来看惟清他们现在住的地方,被南星布置得多好!”
周父的脸也凑了过来,虽然依旧保持着惯有的严肃,但眼神里也透出了欣慰,点了点头:“嗯,是不错,像个过日子的样子。”
周母絮絮叨叨地说着:“南星呢?南星在不在?快让妈看看!”
周惟清笑着把手机递给姜南星。姜南星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甜甜地叫了声:“阿姨,叔叔。”
“南星啊,真是辛苦你了!把家里弄得这么漂亮!惟清那个榆木疙瘩,哪里懂得这些,以后这个家啊,就交给你了!”周母看着姜南星,越看越喜欢。
“阿姨,您别这么说,惟清他也很好……”姜南星红着脸替周惟清辩解。
“好什么呀,他我还不知道?就知道工作!南星,他要是敢欺负你,你告诉阿姨,阿姨帮你教训他!”周母佯装生气。
周惟清在一旁无奈地摇头,眼里却带着笑意。
姜南星心里暖融融的,和周母又聊了好一会儿家常,周母才心满意足地挂了电话,临挂前还再三叮嘱他们要照顾好自己。
放下手机,姜南星看着身边这个将她紧紧圈住的男人,再看看这个被他们共同赋予了“家”的意义的空间,心里被一种巨大而踏实的幸福感充盈着。原来,和相爱的人一起生活,是这般模样——有清晨相拥醒来的慵懒,有携手逛菜场的烟火气,有插花弄草的小情趣,有并肩读书的静谧时光,汇聚成她从未奢望过的圆满。
新的一周在深秋一场淅淅沥沥的毛毛细雨中开启气温又降了几分,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凉意,却也洗刷了连日的尘埃,让远处的山峦显得愈发青翠。
姜南星站在宿舍的窗边,看着窗外如烟似雾的雨丝,脸上却带着欣喜的笑容。“这场雨下得真好,”她回头对正在系领带的周惟清说,“牡丹栽下去,正需要这样一场透雨来定根缓苗,省了我们不少人工浇水的功夫,真是天公作美。”
周惟清整理好衣着,走到她身边,与她一同望向窗外。雨丝轻柔地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他自然地伸手揽住她的肩膀:“是啊,好雨知时节。看来连老天爷都在帮我们英林。”
这是姜南星正式搬进周惟清宿舍后,两人第一次同乘一辆车去上班。共撑一把黑色的大伞,走在雨幕中,步履一致,身影依偎,引来早起的同事或含蓄或直接的目光注视。周惟清一如既往地沉稳,对投向他们的目光坦然处之,偶尔遇到相熟的同事打招呼,他会微微颔首,而对方在与他寒暄后,也总会笑容满面地转向姜南星,亲切地唤一声“姜课长”或者更熟稔一点的“南星同志”。
“姜课长,早啊!”
“南星同志,和周县长一起呢?”
“早,周县长,南星。”
姜南星起初还有些许不自在,但看到周惟清那副再自然不过的神情,以及同事们善意和了然的笑容,她也渐渐放松下来,微笑着——回应。如今,整个县委大院上下,谁不知道这位能力出众、美丽温柔的姜南星,就是周县长那位刚刚订婚的未婚妻?他们的结合,在众人眼中是如此的般配与顺理成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