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林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日常工作重心,明显向新开通的官方视频号倾斜。经过大家集思广益,视频号最终定名为“英林特色产业促进中心”,名称直接明了,突出官方性和专业性,便于外界识别和信任。
进入十二月中下旬,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工作重心,正式转向了特色产业的宣传推广。姜南星带领着团队,将之前制定的视频号运营方案一步步落到实处。
经过大家集思广益,视频号最终定名为“英林特色产业促进中心”,名称直接明了,突出官方性和专业性,便于外界识别和信任。并在抖音和微信视频号平台同步注册开通。
姜南星带着团队,如同开垦一片新的沃土,充满了干劲和创意。他们利用前期积累的素材和后续专门下乡拍摄的内容,精心制作并发布了最初几期视频。
第一期视频,主题是《英林风物志·河谷牡丹:冰雪下的生机》。视频从航拍被白雪覆盖、但田埂整齐划一的河谷镇牡丹田开始,切换到姜南星和技术人员在田间指导农户进行根颈培土、覆盖防寒物的实地画面,配以清晰专业的画外音讲解冬季管护的重要性与方法。接着,镜头转向丹华公司的规划蓝图和牡丹籽油的样品,展望未来深加工前景。最后,以一句“瑞雪蕴丹华,静待春花开”的优美文案结尾。视频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细节,既有科学严谨,又不乏诗意情怀。
视频发布后,反响出乎意料地好。不仅英林本地人纷纷点赞转发,感叹家乡变化,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网友的关注。
“原来牡丹还能榨油?长知识了!”
“这雪景配上农田,太美了!”
“讲解的小姐姐好专业好温柔!”
“英林在哪里?有机会想去看看!”
着,他们又陆续推出了《东河茶事:一杯春茶的冬日修炼》、《智慧农业:阳光绿谷的科技图景》等系列视频。团队分工明确,姜南星总策划和出镜讲解,曾欢和徐进负责脚本和现场协调,徐子航和王勇负责技术支持和数据可视化,大家配合得越来越默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有时为了捕捉一个清晨的露珠镜头,天不亮就出发;有时为了采访一位老农,耐心地倾听记录。虽然辛苦,但看到视频下方那些“涨知识了!”“原来我们英林还有这么好的东西!”“期待春茶!”“为乡村振兴点赞!”的评论,所有人都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为了增加视频号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姜南星还特意利用周末时间,将上次爬青峰山拍摄的壮丽雪景、团队互助的温馨瞬间,剪辑成了一个名为《冬日攀高峰,携手瞰英林》的短视频,配以激昂又温情的音乐,展现了英林干部队伍团结奋进、热爱家乡的精神风貌。这个视频因为其普遍的情感共鸣和精美的画面,获得了极高的播放量和点赞,无形中也宣传了英林的绿水青山。
与此同时,随着年关临近,整个英林县的党政机关都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攻坚期”和“总结期”。各种年度考核、工作总结会议、来年计划研讨密集召开,办公楼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
作为一县之长,周惟清更是忙得连轴转。他不仅要出席和主持各种会议,听取各部门、各乡镇的汇报,更要亲自审阅、修改重要的总结材料和汇报稿,确保能够全面、准确、有力地展现英林县这一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他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秘书进出他办公室的频率比平时高了一倍不止。电话铃声也响得更加频繁,大多是上级部门询问具体情况或者协调相关事宜。
在一次重要的全县年度工作总结暨谋划明年工作务虚会上,周惟清代表县政府做了主旨汇报。他站在发言席前,身姿挺拔,声音沉稳有力,不需要看稿,便已将英林县这一年的成绩娓娓道来:
“……回顾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英林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一是特色产业实现集群突破。”他重点强调,“瑞康药业生态科技产业园完成主体建设,带动全县中草药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百分之四十,药农人均增收预计超过三千元;阳光绿谷现代农业项目在杨树镇、金咀镇成功落地,土地集约化利用率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引入了智慧农业管理模式,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样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谷镇五千亩油用牡丹项目成功引进丹华公司,创新‘政府+商会企业联合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种植,为明年打造‘英林丹华’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何明辉书记微微颔首,面露赞许。
“二是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周惟清继续道,“我们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高位,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