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沉醉于自然山水,他们也乐于融入当地的市井生活,体验最质朴的人间烟火。古镇的赶集日,是最热闹的时候。天刚蒙蒙亮,四里八乡的村民便带着自家的物产汇聚到镇中心的广场上,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鸡鸣狗吠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姜南星对这样的场景感到无比新奇和兴奋,拉着周惟清一头扎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哇!惟清你看,这个竹编的背篓好精巧,上面的花纹是手工编出来的!”
“快看那边!那些菌子长得好奇特,颜色好鲜艳,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味道怎么样?”
“哎呀,你闻到了吗?好香啊!好像是那边在烤糍粑还是什么的?”
周惟清跟在她身边,一边小心地护着她不被拥挤的人群碰到,一边耐心地回应着她的各种惊奇和问题,脸上始终带着纵容的笑意。他喜欢看她这样活泼灵动的样子,褪去了工作中那份沉稳干练,露出了属于她这个年龄应有的、被他小心翼翼珍藏起来的娇憨与天真。
在一个卖手工饰品的小摊前,姜南星对着一串用彩色丝线、小银铃和天然石头编织而成的手链爱不释手,拿在手里反复看着。周惟清留意到她眼中闪烁的喜爱,趁她放下手链去看旁边的东西时,迅速而低调地付了钱,将那串手链买了下来。
“送给你,周太太。”当姜南星转回身时,周惟清将手链递到她面前。
姜南星先是一愣,随即惊喜地接过,眼睛亮晶晶的:“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
“你的眼神都快把它看穿了。”周惟清轻笑,接过手链,细心地将它戴在她纤细的手腕上。小巧的银铃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细微的声响。
姜南星举起手腕,在阳光下轻轻晃动,听着那悦耳的铃声,脸上绽开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谢谢周先生!好看吗?”
“嗯,”周惟清仔细端详着,目光温柔,“人比饰物更灵动。”
“周先生今天嘴巴是抹了蜜吗?”姜南星心里甜丝丝的,忍不住踮起脚尖,飞快地在他唇上轻啄了一下,然后像只偷腥成功的小猫,红着脸钻进了旁边更拥挤的人群。周惟清摸着唇上残留的温热柔软的触感,看着她迅速消失的背影,摇头失笑,眼底是化不开的浓情,连忙拨开人群跟了上去。
他们在一个卖当地特色小吃的摊贩前停下了脚步。摊主是一位笑容朴实的阿婆,正在炭火上烤着一种用糯米粉包裹着馅料、外表烤得金黄酥脆的圆形小饼,香气诱人。
“我们尝尝这个吧?”姜南星跃跃欲试,扯着周惟清的袖子。
周惟清看着那略显简陋的摊位和滋滋作响的炭火,微微蹙眉,职业病让他下意识地考虑卫生问题:“这卫生条件……”
“哎呀,入乡随俗嘛!你看那么多人排队买呢,肯定没事!”姜南星拉着他的胳膊轻轻摇晃,带着点撒娇的意味,眼巴巴地看着他,“就尝一个?好不好嘛,周先生?”
周惟清最抵挡不住她这样软语相求,看着她充满期待的眼神,心里的那点坚持瞬间土崩瓦解,只好妥协:“好,那就买一个,我们分着尝尝。”
最终,两人分食了一个刚出炉的烤饼。外皮酥脆,内馅是甜甜的豆沙混合着当地一种野莓的果酱,酸甜可口,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姜南星像偷吃到糖果的孩子,心满意足,嘴角还沾着一点饼屑。周惟清看着她满足的吃相,笑着伸手,用指腹轻轻帮她擦掉,无奈又纵容地重复着那句熟悉的话:“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这简单日常的互动,却充满了寻常夫妻的温馨与甜蜜。
尽管沉浸在二人世界里,他们对英林的牵挂和与亲友的联络也未曾间断。
通常会选择在晚上,回到民宿后。先是打给周家父母。
视频一接通,苏月华关切的脸就挤满了屏幕:“惟清,南星,玩得怎么样啊?吃得好不好?住得习惯吗?”
周惟清把镜头转向窗外的夜景:“妈,你看,这里很美,我们很好,您别担心。”
姜南星也凑到镜头前,甜甜地叫了声:“爸,妈!”然后晃了晃手里的银叶子耳钉,“看,惟清给我买的,好看吗?”
“好看好看!我们南星戴什么都好看!”苏月华笑得合不拢嘴,“你们俩啊,就该多出去玩玩,放松放松!别总惦记着工作!”
周建业也在旁边插话,语气虽严肃却透着关心:“玩归玩,注意安全。什么时候回来?”
“快了爸,再过几天就回去了。”周惟清回答。
接着打给姜家父母。黄雅君更是事无巨细地询问,从饮食到天气,再到每天去了哪里,恨不得能远程照顾。姜名海则话不多,但看着镜头里女儿气色红润、笑容灿烂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
“爸,妈,你们放心,我们玩得可开心了。”姜南星拿着手机,切换后置摄像头,给父母看民宿的小院子、河边的风景,“这里特别安静,适合养老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