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朔风凛冽,细雪如针般纷纷扬扬洒落的寒夜,义军工坊内却是一片紧张而又忙碌的景象。丑时三刻的梆子声,在呼啸的风声中显得格外沉闷,像是不祥的预兆。此时,义军工坊正秘密试制着回回炮的原型,工匠们全神贯注,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浑然不觉。巴图亲率千户卫队,如鬼魅般突袭而来。巴图,眼神中透着凶狠与决绝,他深知这座工坊对己方战事的威胁,此次突袭,便是要将其彻底摧毁。
听闻敌袭的瞬间,林衍脸色一变,高呼,“快请欧阳铸、宇文骁议事。”他迅速扫了一眼尚未完成组装的回回炮,脑海中飞速盘算着应对之策。仓促间,他意识到无法按照原计划使用巨石作为炮弹,当机立断,决定改用“碎石 + 桐油凝固弹”。林衍对御敌进行了细致安排,欧阳铸、宇文骁得令而去。欧阳铸大声呼喊着工匠们,指挥他们制作碎石+入桐油凝固弹。宇文骁安凭高而下布置弓弩。林衍指挥工匠精准调整炮架仰角,将炮架仰角调整至 18 度,才能利用抛物线轨迹,精准轰击铁戎军。
当一切准备就绪,透着月光,一支千人队正跃马前来。众人屏住呼吸,努力不发出一丁点声音,整个器械制造营静的可怕。待千人队进入射程,林衍一声令下,炮弹呼啸而出,在夜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在了敌军中心;弓箭箭如雨下,射向前方的队伍。巨响过后,爆炸引发的磷火瞬间点燃了桐油,青紫色的焰舌在西北风中疯狂肆虐,顺着覆盖松脂的枯木林迅速蔓延。原来,为保障器械制造营安全,林衍早在枯木林中预先埋设了320处松明火种,此刻,借着风势,这些火种纷纷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提前挖设的 “连环火油沟”,三道品字形分布的焦土带逐渐形成。
寅初时分,火势达到了顶峰,竟然形成了可怕的火龙卷。翻涌的热浪犹如一头愤怒的巨兽,疯狂地吞噬着一切。半山腰的冰凌在高温下迅速融化,形成二十余道火溪,裹挟着燃烧的投石机齿轮残片,朝着铁戎军的营地汹涌而去。铁戎军的攻城器械在这场大火中,三分之二被一举焚毁,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林衍所使用的带榫卯卡扣的 “模块化炮架” 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创新的设计,可以在半小时内拆解为七组骡马驮箱,方便转移。
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一块击中了祭器阁的琉璃瓦。清脆的破碎声在混乱中并不起眼,但铜制榫头在月光下折射出的异样青光,却意外暴露了暗格中《火器图录》残卷的鎏金包角。巴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他仔细查看了现场遗留的刻有鸢尾花纹的青铜齿轮部件,又结合火场中那诡异的青紫色焰心与残留的刺鼻硫磺味,心中大惊。他判断对手掌握了西域失传百年的 “希腊火” 硝石硫磺配比技术,这可是一项足以改变战局的可怕力量。王玄策听闻巨响,知是器械制造营有事,率军赶来。等到援军赶到,铁戎军早丢下了一堆尸体、辎重后狼狈而逃。
为了不让消息泄露,巴图用鹞鹰向宸晏朝廷传递密报。三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夜,让局势发生了更加戏剧性的变化。铸造场废墟中的硝石余烬,不知为何竟在雨夜自燃。火势顺着地底火油暗渠迅速蔓延,如一条无形的火龙,直抵铁戎军的火药窖。当火焰触及火药窖的瞬间,一场惊天动地的二次殉爆发生了。巨大的轰鸣声如同天崩地裂一般,震得大地都在颤抖。熊熊烈火裹挟着浓烟冲天而起,将周围的一切都吞噬其中。残存的器械在这股强大的力量冲击下,尽数焚毁。火焰如同恶魔的触手,肆意伸展,将铁戎军营地搅得一片混乱。士兵们在火海中奔逃惨叫,整个营地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当黎明的曙光终于冲破黑暗,一幅奇异而又震撼的景象出现在众人眼前。熔化的青铜汁液在雪地上流淌,最终凝结成鸢尾花图腾的模样。二十里外山神庙的铜钟,也因剧烈震动出现了深深的裂纹,发出低沉哀婉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残酷的战争哀悼。此时的林衍,早已带着淬火成型的齿轮模组,沿着暗道顺利转移至鹰嘴崖的备用水力锻冶坊。
在转移的过程中,他丝毫不敢懈怠,时刻警惕着铁戎军的追击。当他们终于抵达鹰嘴崖时,望着那熟悉而又安全的工坊,众人都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鹰嘴崖的备用水力锻冶坊隐藏在山谷之中,四周树木繁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林衍深知此地的重要性,所以在之前就精心布置了一番。工坊内各种工具和材料一应俱全,为继续研制火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林衍心中清楚,铁戎军不会善罢甘休。巴图传递给宸晏朝廷的密报,《火器图录》残卷秘密的暴露,很可能会引来更加强大的敌人。接下来,林衍和工匠们日夜奋战,改进和完善回回炮,优化炮架的结构,使其更加稳固和灵活。同时,调整了弹药的配方,杀伤力和精准度有了大提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