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朔方报》诞生与活字印刷的挑战
光绪二十三年春寒料峭时节,林衍与同窗挚友张明远、铁戎学者阿古拉等人在归化城旧书肆彻夜长谈,意识到在列强环伺的危局中,文化传播与知识共享乃是开启民智的密钥。经过半年筹措,变卖祖产筹得二百两白银,又得晋商乔致庸后人暗中资助,终于在九月重阳之日迎来了《朔方报》的创办。然而采用王祯改良的木活字印刷术并非一帆风顺,松木雕刻的字模经五次印刷后便出现涨缩变形。
大南街三义和印刷工坊里,四十余名工匠面对这相对新颖的技术,在首月报废了三百张宣纸。木活字的排版需在梨木字盘中以羊肠线固定,误差不得超过半根发丝。负责排版的老工匠李德全蹲在桐油灯下,布满老茧的手指颤抖着夹起等虚字,连续三日因呼吸过重吹乱字模,急得咳出喉血。林衍见状连夜绘制字模定位格,与工匠们用砝码称量每个活字的重量,按王祯《造活字印书法》改良出三栏九宫排版法。
当第一缕春风掠过阴山时,《朔方报》的创办已惊动归化城学界。崇正学堂山长赵文谦在诗社讥讽:黄口小儿欲效泰西报业,岂不知活字印刷自庆历至今八百载,终不敌雕版精良。而驼队商人则暗中传抄试印的《塞北货殖志》,将茶叶兑率抄送恰克图商号。林衍在青灯下重读顾炎武《日知录》,于创刊词中写下:此报非独载圣贤言,当为四民共鉴之明镜,特意采用汉铁双语刊头,请阿古拉将译为蒙语查干萨日。
历经五十七日反复试印,首版终在谷雨日付梓。子夜时分,林衍抚摸着尚有松香味的报章,发现第三栏边塞诗话羌笛何须怨杨柳柳字倒置,抄起刻刀亲自修正。此刻窗外传来守夜更夫沙哑的梆子声,混着羊皮风箱鼓动炭火的呼响,在墨香弥漫的工坊里交织成特殊的韵律。
头版刊发的华夷同源论旁配《史记?匈奴列传》竹简残片拓本,与铁戎《秘史》所载冒顿单于祭黄帝陵互证。林衍为考据商周时期匈奴与华夏同宗,月前策马二百里至云中郡故城,在牧羊人指引下拓得战国林胡王鼎铭文。文章见报当日,归化城文庙明伦堂内,铁戎贡生博尔济吉特?巴特尔拍案而起,以《铁戎源流》驳斥同宗说,却意外引发汉商与蒙族皮画匠关于昭君墓方位的激烈论辩,反而催生了首期读者来函专栏。
第二节 论战风云与思想碰撞
“华夷同源论”一经刊出,立刻在汉铁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翰林院编修王世贞在《文渊阁札记》中痛批此论混淆血胤,隳坏纲常,不仅援引《白虎通义》圣人无外敌之说,更直指该论违背洪武三年诏书铁戎色目不许与本俗自相嫁娶的祖制。铁戎族学者乌云达赉则在《草原新话》中撰文,担忧推行同源说将导致穹庐骑射之俗渐被汉风侵蚀,其文末附有三十七位那颜联署的《请存国俗疏》,称此举犹解游隼金环,纵其迷失苍穹。是年秋闱,应天府乡试中竟出现以辨华夷之界为题的策论,有考生引朱熹《戊午谠议序》中国所恃者德,夷狄所恃者力作伐,更将科场答卷誊抄于琉璃厂书肆,三日之内洛阳纸贵。
论战在国子监彝伦堂、江南各大书院乃至草原敖包前的经筵讲席上激烈展开。礼部主事周延儒当庭出示南宋版《春秋公羊传》,手指内诸夏而外夷狄的眉批朱砂犹新;林衍则搬出北魏《徙民诏》与辽代南北面官制的原始档案,当众诵读契丹大字碑文中皇帝即轩辕之后的铭文。重阳节白鹿洞会讲堪称盛事,铁戎学者阿古拉以蒙语质问若言同源,何解太祖禁胡服语,林衍不仅当场背诵《铁戎秘史》开篇奉天命而生之孛儿帖赤那,更取来宣德炉演绎周代与铁戎仪轨同源之证。其以汉话蒙语交替吟诵《诗经·玄鸟》与《黄金家族赞歌》时,后排监生竟有十余人离席稽首。
在阴山北麓的学术考察中,林衍与巴特尔因共同发现突厥碑文上的汉字注音而结缘。这位曾耗时七载翻译《铁戎源流》的学者,初时总抱着桦皮笔记本记录分歧,却在比对契丹小字春水捺钵与女真文海东青的部首时,发现二者皆含苍天授命的象形符号。腊月廿三祭灶夜,漠北驿站的牛油灯将两人身影投在毡帐上,他们用蒙汉双语交替诵读《史记·匈奴列传》与《黄金史纲》,当冒顿单于鸣镝弑父与汉武帝金屋藏娇在蒙语转译中呈现出相似的权力韵律时,巴特尔突然以汉话长叹:原来草原雄鹰与中原真龙,都在天命轮回里扑翅。铜烟锅坠地的脆响惊醒了驿丞,却见满地碎星竟是灯花迸溅。
永平府突然流传起雕版匿名文《辨邪正录》,文中将林衍比作当代公孙弘,暗指其曲学阿世,更伪托元佑党人碑体例,在文末附录伪学同党七十二人名录。通政司收存的密奏匣中,有御史附上裁自《朔方报》边角的牧民来信,将自从读了同源论,汉家货郎来牧区都多带盐糖的市井闲谈,用朱笔圈注为蛊惑边民的铁证。五城兵马司的夜不收开始佩绣春刀巡弋报馆时,林衍反在最新社论添入元好问《雁丘词》批注:问世间情为何物?——情即血脉交融时迸溅的火星。该期报纸甫一出街,宣武门外即有士子焚稿为祭,青烟中书页翻卷似南飞雁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