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时分,紫藤花苞初绽,如同串串紫色的风铃垂挂在廊架。“三姓家园纪念亭”终于彻底完工,静静地坐落在“玥光”康复中心旁,与主建筑相得益彰,成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道温馨而隽永的风景。
落成家宴
亭子落成这天,三家人没有举行任何对外仪式,而是选择在此举办一场纯粹的家宴。亭子中央摆放着宽大的原木桌凳,是苏老爷子特意挑选的,触感温润。周家、苏家、傅家的老中青少四代人齐聚亭下,欢声笑语打破了花园往日的宁静。
桌上摆满了各家的拿手菜和从相熟老字号订来的点心,茶香袅袅,混合着花香和木香,沁人心脾。小望舒被放在铺着软垫的婴儿车里,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亭顶精美的雕花。傅予安则兴奋地和几位表兄弟在亭子周围的草地上追逐嬉戏。
三位老爷子坐在上首,看着眼前这济济一堂、和睦融洽的景象,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满足和欣慰。周老爷子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动情:“今天,咱们三家的这个‘小窝’算是正式落成了。往后,这里就是咱们自家人说话、歇脚的地方。看着你们这些小辈,能把我们老一辈的情谊接过去,还能做得更好,我们,放心了!”
这番话,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周景珩、苏念杨、傅时深、苏念晴等人纷纷举杯,心中涌动着对长辈的敬意与对家族传承的使命感。
往事的回响
酒过三巡,气氛愈发松弛。在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向了更深的层面。
傅老爷子看着亭角那个小小的火凤凰标志,感慨道:“想起‘玥光’刚提出来的时候,我还担心景珩他们年轻人,能不能扛得起这么重的担子。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他们不仅扛起来了,还做得超出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
“是啊,”苏老爷子接口,目光扫过正在细心给女儿喂饭的苏念晴和一旁与周景珩低声讨论着康复中心新病例的傅时深,“念晴这孩子,当了妈妈后,考虑问题更周全了。时深也变得比以前更沉稳,知道顾家了。还有念杨和景珩,一个把艺术融入疗愈,一个把医学管理得井井有条。玥丫头更是了不起,用自己的光,照亮了别人。”
周老爷子听着老友们对孙辈的夸赞,虽然脸上依旧严肃,但眼角细密的皱纹却舒展开来,显露出内心的骄傲。他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番对话,让周翊轩、宋雨霏、苏清河这一代人也感触良多。他们见证了父辈的奋斗,也正见证着子辈的崛起,这种承上启下的责任感,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
未来的期许
夜色渐浓,花园里的地灯亮起,将纪念亭笼罩在一片柔和的光晕中。大人们还在亭内闲话家常,孩子们则被保姆带回室内休息。
苏念杨依偎在周景珩身边,看着亭外摇曳的花影,轻声道:“我觉得这个亭子,就像一个精神的锚点。无论我们以后遇到什么困难,或者‘玥光’未来会发展到哪里,只要回到这里,就能想起我们最初的初心和支撑着我们的这份家族力量。”
周景珩握紧她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柔:“没错。它提醒我们,所有宏大的事业,都源于最纯粹的情感和最坚实的支持。我们会把‘玥光’办好,也会把这个家守护好。”
傅时深揽着苏念晴,也加入了谈话:“等舒舒和予安长大了,我们要常带他们来这里,给他们讲太公们的故事,讲‘玥光’的故事,让这份情谊和责任感,一代代传下去。”
三位老爷子听着小辈们的对话,相视而笑,眼中是了无遗憾的安然。他们知道,他们亲手搭建的,不仅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亭子,更是一个精神的传承之所。
薪火永续
夜深,家宴散去,人群渐离。纪念亭在夜色和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庄重。它默默地矗立在那里,与不远处依旧亮着部分灯光的“玥光”康复中心相互守望。
一边,是持续传递着社会大爱、致力于他人新生的专业机构;另一边,是凝聚着家族小爱、象征着血脉与情谊薪火相传的精神家园。
月光如水,流淌过亭子的飞檐,也流淌过康复中心的窗棂。周家的故事,在三姓情谊的深厚根基上,在“玥光”事业的广阔平台上,在新生代的蓬勃朝气中,继续向前铺陈。这座小小的纪念亭,如同一个永恒的承诺,见证着过去,承载着现在,也凝望着那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喜欢风起京华,携手一生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风起京华,携手一生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