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集团大楼的电梯间或员工咖啡厅,会“偶然”遇见顾衍。
他通常被一群高管簇拥着,气场强大,目不斜视。
但擦肩而过的瞬间,他或许会极其短暂地瞥我一眼,目光深沉难辨,带着一种评估所有物的意味。
没有言语,但那短暂的交汇足以让我心跳失序,提醒着我“自由”的脆弱边界。
偶尔,我会申请加班,在深夜加班后走出大楼,会看到他那辆线条冷硬的黑色轿车静静停在街角阴影里。
车窗紧闭,看不清里面,但我知道他在。
那是一种无声的接送,也是无处不在的监视。
最令我感到讽刺的“支持”,是某天下午,在我为一个棘手的艺术家合同条款焦头烂额时,
顾衍的助理陈默亲自端着一杯集团顶层高管特供的手冲咖啡,面无表情地放在了我的工位上。
“顾总说,提神。”
陈默的声音平板无波。
咖啡香气醇厚,杯子上印着集团高管的专属徽记。
周围的同事瞬间投来各种复杂的目光——羡慕、嫉妒、探究、了然。
我握着那温热的杯壁,指尖冰凉。
这不是关怀,是标记,是提醒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我是谁“罩着”的人。
自然,学弟陈默也明白了我的疏远。
我强忍着把它倒掉的冲动,小口啜饮,那香浓的液体尝在嘴里,却带着雪松冷杉的苦涩余韵。
在基金会工作的日子,像行走在一条狭窄的钢丝上。
一端是拼命抓住的、用工作构筑的“正常”幻象,另一端是顾衍无处不在的掌控阴影。
我努力工作,力求专业,小心翼翼地维持着与同事的距离,享受着这短暂脱离他物理视线的每一分每一秒。
然而,顾衍的“支持”如同缠绕在钢丝上的藤蔓,既是我不会轻易坠落的保障,也是将我牢牢束缚、无法真正飞向自由的枷锁。
在这种“霸道支持”下,我确实在快速成长。
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项目中协调多方利益(虽然关键阻力常被他清除),
如何利用精准信息制定策略,如何在顾氏的规则体系下高效运作。
我的专业能力在实战中被锤炼得更加扎实,在基金会内部也渐渐赢得了基于能力的尊重(尽管这尊重总是混合着对背景的忌惮)。
我变得更加干练、沉稳,甚至能在某些专业领域与李总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但这种成长,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清醒认知:我像一棵被强行栽种在温室里的树,
生长得再快,枝干再壮,也离不开那撑起温室穹顶的、名为“顾衍”的钢铁框架。
我的根系,深深扎在他提供的土壤里,汲取着他给予的阳光(或阴影)。
离开这个温室,我是否能独立存活?
这个疑问,像一根细小的刺,隐藏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之下。
我贪婪地呼吸着办公室里的纸墨和咖啡香,那是属于“林晚”这个独立个体的、短暂而珍贵的气息。
窗外的阳光洒在桌面的文件上,我低下头,继续专注地修改着那份项目计划书,仿佛这方寸书桌,就是我在深渊边缘努力开垦出的一片小小绿洲。
更大的考验很快来临。
基金会年度重点项目——“城市棱镜”大型公共艺术装置巡回展,进入关键落地阶段。
我负责对接的一位重要先锋艺术家,其作品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复杂的机械互动装置闻名。
就在布展前夕,艺术家工作室突然发来紧急通知:
核心的感应互动模块在运输过程中遭遇不可逆损坏!
原厂配件定制周期长达三个月,根本来不及!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整个项目的核心亮点之一就是这件作品的互动体验!
如果无法如期呈现,不仅对艺术家是巨大打击,对基金会的声誉和前期投入更是灾难性的。
项目组瞬间陷入一片焦灼。
李总监脸色铁青,紧急召开会议,各种补救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决——时间太紧了!
巨大的压力像山一样压下来。
我主动请缨,尝试联系国内是否有替代技术方案或能紧急修复的顶尖团队。
那几天,我几乎住在了办公室,电话打到发烫,邮件发到手软,翻遍了所有能想到的人脉和资料库。
顾衍的命令像紧箍咒,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时间延迟为晚上十点必须回到主宅。
我只能利用白天争分夺秒,在有限的“自由”时间里燃烧自己。
焦虑和巨大的压力让我食不知味,眼下的青黑即使扑了厚厚的粉也掩盖不住,整个人像一根绷紧到极限的弦。
在一次与国内某顶尖电子艺术实验室负责人艰难的电话沟通后,我疲惫地揉着眉心,
胃部因长时间的空置和紧张而隐隐作痛,午餐时间到了,我却走不开,也无心吃饭。
刚放下电话,私人手机就震动起来。
>**“车库。C区。现在。”**
又是他!偏偏是现在!我盯着屏幕上冰冷的命令,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愤怒瞬间冲上头顶。
项目濒临崩溃,我在这里焦头烂额,他却只在乎他召之即来的掌控感!
积压已久的委屈、愤怒、不甘在这一刻冲垮了理智的堤坝。
我几乎是颤抖着,第一次,按下了回复键:
“项目紧急!走不开!晚半小时!”
信息发送出去的瞬间,巨大的恐惧立刻攫住了我,比项目危机更甚。
我在做什么?!挑衅他?!
他会不会直接上楼抓我?
手机沉寂了几秒。
那几秒漫长得像一个世纪,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就在我几乎要崩溃地冲下楼时,手机屏幕再次亮起,只有两个字:
“理由。”
冰冷的两个字,像法官最后的通牒。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颤抖着,飞快地将艺术家核心模块损坏、项目面临流产危机的情况,用最简洁的文字发了过去。
我甚至附上了几张现场焦急混乱的照片和工作室的正式通知函截图。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工作”作为理由,去对抗他的命令。
喜欢疯批总裁,天价债,她带球跑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疯批总裁,天价债,她带球跑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