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窝在书桌前,窗外滨海市那梦幻般的霓虹灯影,透过轻柔的纱帘,在他脸上晃出一片斑驳。左手食指上那道旧疤,这会儿痒得厉害——那是他年少时,啥都不顾就跳进水里救落水儿童留下的。此刻,他握着钢笔,手指不自觉地在那道疤上摩挲,笔尖在纸上洇出个小墨点,就像他心里那股子翻腾劲儿,全显在这墨点上了。
“社区孤寡老人……”于龙小声嘟囔着,脑袋里一下子就冒出李奶奶那佝偻着背,在垃圾堆里翻得吃力的样子,还有那个拾荒老人冻得发紫、裂得像树皮一样 的手。就在这时,脑袋里“叮”的一声,系统提示音响了。这声音跟以前那冷冰冰的机械声可不一样,带着股说不出的暖乎劲儿:“检测到可持续善念萌芽,奖励未来信息碎片×1。”
于龙猛地一抬头,眼睛里“唰”地闪过惊喜的光。这可是系统头一回,在他就光有个慈善想法的时候,就主动冒出来响应,以前都是等他真把事儿干成了才给奖励。他赶紧在纸上记下来:“未来信息碎片——3个月后滨海市要遭极端寒潮,孤寡老人死亡率得猛增。”
“妈呀……”于龙倒吸一口凉气,笔尖在纸上跟疯了似的乱画,“得在寒潮来之前弄出一套靠谱的帮扶体系!”他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未来了,看到寒潮里老人们那无助的样儿,心里“噌”地就涌起一股使命感,非得把这事儿干成不可。
第二天一早,太阳使劲儿想穿透薄雾,给老城区撒了点光。于龙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套着件灰色连帽衫,背着个装满调查问卷的双肩包,大步流星地走进了这片满是岁月痕迹的地儿。他专门挑了李奶奶住的梧桐巷,这儿住着全市三分之一的孤寡老人,那破旧的居民楼外墙爬满了藤蔓,就跟老人那干巴巴、满是皱纹的手似的。
“王爷爷,您平时咋吃饭啊?”于龙蹲在楼道口,脸上挂着真诚的笑,对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轻声问。老头那浑浊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好像看到了好久没见着的希望:“小同志,我儿子在国外呢……平时就靠邻居给送点剩饭……”
于龙认真听着,手里的笔就没停过。随着问卷一张张填满,他的心却越来越沉。数据显示,73%的老人都自己住,41%有慢性病,28%靠捡废品过日子。等他敲开302室的门,一股刺鼻的霉味“呼”地就扑过来了。李奶奶正用那颤抖的手,把发硬的馒头泡进温水里,这场景看着就让人心里发酸。
“小于啊?”老人认出于龙,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上次你送的大米,够我吃半个月呢……”
于龙喉头一紧,感觉有东西堵在那儿了。他注意到老人床头摆着五瓶不同的药,可都只剩半瓶了。“奶奶,这些药……”
“社区发的,太贵啦,我舍不得吃……”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缺了门牙的嘴看着格外凄凉。这一刻,于龙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未来了,看到老人每次发病都因为舍不得吃药,在那儿痛苦地硬扛着,心里“咯噔”一下,疼得厉害。
脑袋里“叮”的一声,系统提示音又响了:“检测到真实困境,触发连锁任务:1. 建立社区食堂(奖励:现金50万 + 厨艺精通);2. 组建医疗志愿队(奖励:未来医疗技术碎片);3. 完善药品援助体系(奖励:声望值 + 1000)。”
于龙握紧拳头,指甲都掐进掌心里了。他心里清楚,这可不只是系统对他的考验,更是他逆袭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他仿佛看到自己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未来,心里那股子劲儿更足了。
当天晚上,于龙在他那狭小却堆满资料的出租屋里整理数据。墙上贴满了照片和便签,就像一幅巨大的慈善蓝图。电脑屏幕上是他正在精心设计的社区食堂平面图。突然,手机“嗡嗡”地震动起来,打破了屋里的安静。
“于先生,我是徐氏集团的徐坤。”电话那头的声音冷冰冰的,就像从另一个冰窖里传出来的,“听说你在搞什么慈善?滨海市可不需要第二个圣母。”
于龙眉头一皱,脑袋里立马浮现出徐坤的形象——那个开着兰博基尼,在慈善晚宴上砸钱买头条的富二代。“徐先生,慈善可不是作秀……”
“哈!”徐坤的笑声跟毒蛇吐信似的,充满了嘲讽,“你知道老城区改造项目吗?我父亲刚拿下那块地皮。要是你的‘善举’影响了拆迁进度……”电话“啪”地一下就挂了,紧接着发来一张照片:李奶奶那破旧的小屋被红圈圈了起来,旁边写着“拆除倒计时:7天”。
于龙的手指在鼠标上都捏白了,又气又紧张。他打开系统界面,发现声望值栏旁边有个红色警告在闪:“恶意威胁触发,解锁反击模式:1. 曝光徐氏偷税证据(需收集证据);2. 联合媒体施压(声望值≥5000);3. 以慈善影响力反制(完成3个连锁任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