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渊没有立刻开始所谓的调查。
接下来的两天,他过得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有些安分守己。
白天,他就在方昭云派兵守护的小院里,读书、练字,温养那股来之不易的真知之气。他没有急于求成,去冲击更高的境界,根据前世道听途说的经验,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巩固根基,以及……探索自己最大的秘密——记忆宫殿上。
夜晚,他便会去拜访简随云。
在望江楼那间可以俯瞰整个青河夜景的雅间里,师徒二人,一问一答。
苏文渊问的,是修行路上的种种困惑。从如何让真知之气更加凝练,到旁敲侧击,如何真正使用文宝以及开启文宝由虚化实的过程,再到儒、道、武三家修行体系的优劣异同。
简随云倾囊相授。他以齐家大儒的境界,高屋建瓴地为苏文渊指点迷津,往往一句话,就能点破苏文渊数日都想不通的关隘。
在这位名师的指导下,苏文渊的修为,虽然境界未曾突破,但其根基,却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愈发扎实、浑厚。
而他,也并非一味地索取。
他时常会“不经意”间,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观点。
比如,他会问:“老师,您说天地有气,修士引气入体。那这气,可否像水流一样,用某种‘管道’进行输送?又可否像杠杆一样,用微小的力量,去撬动更庞大的力量?”
这些基于前世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奇思妙想,每每都能让简随云这位大儒,都陷入长久的思索,甚至偶尔会露出茅塞顿开的惊喜之色。他只当是自己这位弟子天生便能触类旁通,感悟到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天地至理,越发觉得是捡到了宝。
苏文渊也乐得如此。老师越强大,他的后台才能越牢靠。
至于记忆宫殿,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最大依仗,也是他身上最不可告人的秘密。此事,他不会对任何人说起,哪怕是待他如己出的老师。
在这两天的探索中,他对记忆宫殿的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发现,这座宫殿,并非一成不变。
它更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图书馆。
目前,他能“看”到的,只有他前世已经烂熟于心的那些典籍,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但还有更多更深奥、更专业的知识,比如《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甚至更高深的数理知识,都还处于一种被迷雾笼罩的未解锁状态。
他隐隐感觉到,想要解锁这些更高层次的知识,就需要他自身的儒道修为,达到相应的境界才行。
而另一个发现,则让他更加欣喜。
他在考场上,完整地将那首《侠客行》书写出来,引动了天地共鸣之后,在他的记忆宫殿中,竟然……多出了一本全新散发着微光的书籍!
书的封面上,赫然便是“侠客行”三个大字。
而当他心神沉入其中时,便能清晰地,重新感受到当日那股“诗成剑鸣”的豪迈意境!
“原来如此……”苏文渊心中豁然开朗,“记忆宫殿,不仅能输入,还能输出。我将前世的经典,在这个世界重现,并赋予其道的烙印后,它便会成为一本真正属于我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经!”
这个发现,让他对未来的修行之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这平静的表象,让许多暗中观察的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
县衙大牢。
刘德海如同烂泥一般,瘫在最肮脏的牢房里。修为被封,让他比一个普通的老人还要虚弱。短短两日,他便憔悴得不成样子。
他想不通,为何监察司的雷霆手段,迟迟没有降临。
他更想不通,那个叫苏文渊的少年,为何在占据了绝对优势之后,反而……偃旗息鼓了?
这种未知的等待,比任何酷刑,都更让他感到煎熬。
……
青河县,一处毫不起眼的民居内。
三名穿着普通商贩服饰的男子,正围坐在一张桌前。他们的气息,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若非刻意探查,绝不会有人发现他们的异常。
正是都察院监察司的暗部人员。
为首的男子,代号暗星,他摊开一张青河县的地图,用朱笔在上面圈出了几个位置。
“大人,”一名属下低声汇报道,“这两日,我们的人,已经将刘德海在城中的所有产业、以及与他来往密切的人,都摸排了一遍。但……并没有发现任何与天狼部直接相关的线索。刘德海这条线,好像……断了。”
另一名属下也接口道:“而且,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前日开始,城中那些平日里有些可疑行迹的地痞、流氓、甚至是某些商铺的伙计,都变得异常安分守己,甚至……有十几个人,在昨天夜里,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青河县。”
“哦?出城了?”暗星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是的。”属下递上一份名单,“我们的人,已经查明了他们的身份,都是些不入流的角色。出城的理由,也都合情合理,有的是说回乡探亲,有的是说去邻县贩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