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书,九节杖,黄巾力士......”
幽幽丹室,光亮明媚。
如水的焰火笼罩在一根长长的木杆之上。
将缠绕在其上的多余之物,以及几多年积攒下来的污浊泥垢化作一片灰烬。
露出如同青玉一般的本相。
上有九节,镌刻九星。
分别对应太皇、荧惑、角宿、衡星、张宿、室宿、镇星、东井、拘星,九种天上星宿。
真气加持之下,每一种星宿皆有妙用。
一如东井,主净化水源,可调和水脉。
不急着试验其效用。
陈安目光着落在其尾端,金箔丝线环绕之下交错出一行小字:
太平天师!
“太平...天师......!”
细数古往今来,太平教很多,自称天师的人同样也不在少数。
可是当着两者合二为一,能叫世人记住的便也有且只有一位。
东汉末年,太平道天师。
同样也是大贤良师、天公将军——
张角!
“竟然真是这位手中的天师九节杖!”
陈安大为震惊,满是讶然。
想当年,天师道黄巾军席卷天下,八州并起,何等的威势!
那位大贤良师,又是何等的威风!
然而,千百年后。
其当年手持,号令天下教众的天师九节杖,竟然沦落到了这般地步。
深埋于市井,蒙尘于污秽。
做了一把毫不起眼的扫帚之柄。
直叫人心头感慨,久久无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九节杖,又名策杖。
自古以来,便是道家典籍中仙人法器的象征。
既为天师道之象征,其为法器便也不叫人奇怪。
陈安心中微动,神念缓缓探出,触及到杖身之上。
就在接触的瞬间。
一道带着几分不甘、遗憾,却又充满了无尽豪迈的苍老声音,轰然响彻在他脑海当中。
“吾乃南华仙人座下弟子,张角是也!”
此乃那位大贤良师一道残念。
讲述其得仙人传天书三卷,学成仙法,治病救人。
后见世有不平、苍生涂炭,便顺应天时高举义旗,欲要为苍生百姓换一个黄天盛世。
可惜却是功败垂成,身死半途。
“黄天当立,吾九死不悔!”
“只可惜,时不我与!阴阳失调,天地灵机日益衰减。”
“若非如此,吾只需炼得三千黄巾道兵,又岂能会有今日之败?”
原来如此!
原来在东汉末年之时,天地灵机就开始衰减。
修者的再不能像古老之前,移星换斗,大贤良师对此同样无能为力。
黄天盛世,终成一道美梦。
“可悲,可叹!”
“然,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往后如何,犹未可知。故吾将天书传承尽留于此杖‘幡面’之上,以赠后世有缘......”
后面的声音,愈发仓促,戛然而止。
陈安在原地怔怔发愣。
良久,方才回过神。
同时从修行至今,便一直留在心里的疑问终于有了个答案。
就连昔日的大贤良师都亲口说天地灵机衰减,那看来此事,当真无疑。
视线在当空悬浮的九节杖上来回扫视。
哪来的什么幡面?
莫非是此物在当年传下去的时候,便叫人给刻意分开了?
想想也是。
其之前的那般模样,显然是为了不叫人认出而故意掩饰起来。
若是有幡面在,显然不利于藏匿。
不过,能得此九节杖,陈安就心满意足,并不奢求太多。
而古时之法,也未必就真的适合当下。
况且这杖中还附带了点化黄巾力士,使其内力产生蜕变的科仪之术。
有此收获,便已足够!
收敛心神,不再多想。
复又将自身真气灌入其中,辅以神念炼化。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
唯见窗外明月,悄然隐没。
忽地。
陈安睁开双眼,眼眸中有皎皎银白光芒流转不休。
嗡——!
半空中九节杖,发出一阵微轻微的嗡鸣。
残留在上的最后一点锈迹、污垢尽数掉落,一股无形的气势散开。
惊得一只默默守护在丹室之外的羽鹤振翅飞起,白猿倒退而走。
这一道嗡鸣像是长叹,又宛如大贤良师跨越了千古的遗憾。
同时,又似是终于等到后继之人的由衷欣慰。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当年那成千上万怀揣着最纯粹理想的太平教众汇集一处,共襄盛举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跨越漫长的历史的长河。
今日,终于又有人,再度将这象征太平天师权柄的九节杖,高高举起。
大道未绝,黄天不死!
......
今年的老天爷的心情似也十分平稳,不见了曾经的时好时坏。
当安竹山庄的麦收入仓,新一季的豆种播下之后。
六月的第一场雨,方才姗姗来迟。
雨后清晨,陈安同日益健康的王希孟、以及前来探望的米友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