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这番评价!
将赵立春的“不拘小节”!
(实则是漠视规则)
和“重利轻义”!
(实则是利益导向)
以及“圈子固化”等深层问题!
以最含蓄、最不易被抓住把柄的方式点了出来。
可以说,高育良的阐述清晰、条理分明。
对两位领导的评价,既切中要害,又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最致命的过褒过贬。
“宁书记,陈省长,张书记,李副省长!”
高育良目光恳切地扫过众人。
“这就是——我对梁群峰书记,和赵立春省长的——真实看法!”
“当然,我的评价…未必全面。”
“但我…亦是尽可能的力求客观。”
“首先是梁群峰书记对我的知遇之恩、识才之明、护犊之情…”
“对于这些,我深怀感激,永志不忘。”
“但同时,我不否认,梁书记他…自身存在的诸多性格问题。”
“而另一位…赵立春省长!”
“赵省长的宏图大略、敢为人先、强势高效的施政风格,推动着汉东这艘巨轮快速前行。”
“作为下属,我尊重其权威,也服从其领导。”
“并尽可能努力的,在其设定的方向上和规划上,为汉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但我始终…都不认为…我是那种…能得到赵省长内心深处…‘真正认可’的——‘那种’干部!”
“同时,老话说得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这两位领导,各有各的优缺点。”
“有优有劣,自然也有其各自的局限和特点。”
“但总体而言,我认为。”
“他们都是汉东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二人,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和能力范围之内,为汉东的今天付出了巨大心血。 ”
“作为后来者!”
“我…当取其长,避其短!”
“尽可能的团结协作,以汉东发展的大局为重!”
……
高育良的话音落下,客厅内陷入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长久的、近乎窒息的寂静。
宁致远的眼神,在高育良脸上凝视了足足——半分钟!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高育良的灵魂深处!
最终!
宁书记沉静而面带笑容的脸上…
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那似乎…不完全是笑容。
而是一种洞悉一切后、尘埃落定的确认!
高育良这番评价!
对梁群峰——有情有义!
对赵立春——有节有度!
既展现了人性温度,又保持了政治清醒。
更是精准地,把握了“客观”二字的分寸!
其胆识、智慧、定力和语言艺术!
——堪称教科书级别!
宁致远缓缓点了点头,只吐出两个字:“很好!”
这两个字一出,就如同最终的定锤之音!
正式宣告了——这场终极考校的完美通过!
其分量…
比张林安的“侧目”!
陈良的“说得好”更重!
因为这是宁致远对高育良——“人”的认可!
张林安锐利的眼神中,最后一丝审视彻底化为了纯粹的激赏!
高育良对赵立春“作风霸道”、“重利轻义”、“圈子固化”的含蓄点出。
精准地戳中了这位铁腕书记最厌恶的官场痼疾!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高育良骨子里的清醒、正直与不盲从!
陈良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于胸的光芒。
高育良对梁群峰“守成有余”、“江湖习气”的评价。
以及对赵立春“不拘小节”、“圈子固化”的隐晦描述。
完美印证了他对汉东高层权力生态的某些观察和判断。
高育良在‘安全限度内’的坦诚和敏锐,让他更加确信此人的价值…不一般!
陈良脸上重新浮现出那抹标志性的、却更深邃的笑意,微微颔首。
李坤远紧握茶杯的手指终于松开,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无比欣慰的笑容。
高育良不仅通过了考校,更是在三位大佬心中…
牢牢树立了一个知恩图报、清醒独立、智慧通达、可堪大任的核心骨干形象!
祁同伟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政治智慧的最高境界,并非仅仅是运筹帷幄,更是在人性的钢丝上走出完美平衡!
老师高育良,果然是一座…
——智慧高山!
宁致远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众人,眺望着深城的天际线。
沉默片刻后,他那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再次响起。
“育良同志一席话…倒是让我颇感不同啊。”
“梁群峰同志…也算知人善任,慧眼识珠,后继有人了,当可欣慰。”
“至于赵立春同志…你说的很好,也说的很对。”
“如今汉东风起云涌,正是用人之际。”
“育良同志你…必将是汉东下一步发展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员之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