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霄心中暗赞,苏婉的见识、对历史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人性幽微、权力逻辑的洞察,远超寻常闺阁女子,甚至胜过许多只知道埋头故纸堆或热衷于党争的朝臣。她的分析总是能直指核心,却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客观,仿佛站在云端俯瞰人间纷争。
与她交谈,总能获得一种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与精神共鸣。在这暗流汹涌的时局中,能遇到这样一个既能理解他的忧思,又能给予理性分析的知音,实在是难得的慰藉。
他叹息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一丝无奈,顺势将话题引向更接近当下现实的方向:“是啊,读史可知兴替,明得失。如今大明开国未久,烽烟虽暂歇,然北元遗孽,远遁漠北,犹存实力,时刻窥伺中原,东南沿海亦未彻底靖平,四方未靖,正是国家需大力倚仗、善用良将贤臣之时。但愿陛下能始终念及创业之艰,体恤臣工之功,善始善终,保全栋梁,使我大明武运昌隆,边陲永固,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他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当前局势下某些功勋卓着却可能因种种原因触及逆鳞的将领命运的“惋惜”,措辞极其隐晦含蓄,几乎不着痕迹。但他的眼神却泄露了内心的焦虑,那是一种明知风暴将至却无力阻止的无奈。
苏婉沉默了片刻,垂眸注视着杯中载沉载浮的嫩绿茶叶。她何其聪慧,心思玲珑剔透,已然从林霄这不同寻常的历史感慨中,隐约察觉到他并非单纯感慨历史。茶汤中倒映出她微微蹙起的眉尖,显是在深思。
联系到近日京城暗流涌动,关于陛下对勋贵武将集团态度微妙转变的些许风声,几位大将或被明升暗降,或遭御史弹劾,以及林霄新晋东宫侍读、更能近距离接触和感知核心层信息的特殊身份……她心中渐渐勾勒出一个模糊却令人心悸的轮廓。这些线索在她脑中迅速组合、分析,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她不禁心生寒意的结论。
她轻轻放下茶杯,瓷器与檀木案几接触,发出极轻微的一声“磕”。这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标点,划开了先前的闲聊与接下来的深谈。
她抬起眼,目光清亮而专注,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如同清风极其轻柔地拂过幽涧琴弦,唯有凝神方能听清:
“林公子怀有仁心,惜才爱才,惋惜将星,此乃君子之德。然则,非常之时,往往需行非常之事。陛下雄才大略,深谋远虑,目及千秋。其所思所行,一切布局,皆为江山永固,社稷长安,为太子殿下将来能承袭一个制度完备、隐患消弭、安稳无虞的天下。其中艰难取舍,权衡利弊,非我等身处外围的臣子所能尽知,亦不可妄加评议。”
她的话语既表达了对至尊意图的理解,也划定了议论的边界,显得极为谨慎。她话锋微转,继续低语,声音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深意:
“有些事,或许势在必行,乃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轻易扭转。所能期盼者,或许唯有……在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之际,尽量审慎分辨,于万丈波澜之中,设法保全些许未曾彻底迷失本心、于国于民尚存大用之才,存续一点元气火种,以为国家将来长久之计。”
她没有问林霄具体所指何人何事,也没有点破任何可能的名字或即将发生的风波,但她这番话语,无疑给了林霄一种极大的慰藉和深刻的认同。
她理解他此刻复杂沉重的心情——那种明知山雨欲来,对某些人或事抱有同情甚至欣赏,却可能无力阻止,甚至自身亦需谨慎避祸的复杂心绪。
她更暗示了,在那些看似不可避免的风暴与清算中,有选择、有策略地保全那些“值得保全”的“火种”,使其未来还能为国家所用,这种做法本身是具有深远价值,且符合“将来计”的明智之举。
林霄心中蓦然一动,一股暖流混合着难以言喻的感慨涌上心头。
他看向苏婉,她也正望着他,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理解、冷静的分析,以及一丝被巧妙隐藏起来的、为他而生的担忧。
他知道,以她的慧黠,或许已猜到自己心中有所想,有所谋划,甚至有所图,但她选择了一种无声而坚定的支持方式——不追问细节,不点破危险,只是提供一种冷静超然的历史视角分析,和一种基于共同理念的精神共鸣与策略回应。
这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也是一种极深的信任与保护。
“婉儿所言,字字珠玑,思虑周详,令霄茅塞顿开,心中块垒消解不少。”林霄由衷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与感激。苏婉的话,像一只温柔却有力的手,拂去了他心中因暗中谋划险事而产生的部分孤寂与重压。
“读史确能明智,鉴往可知未来。未来之事,云谲波诡,谁又能说得准呢?或许……即便在看似铁板一块的定数之中,总还能寻得一线生机,留给那些真正值得留下的人与才。”
两人相视一眼,无需再多言语,一切心绪、担忧、默契与无声的承诺,皆已在这深深的目光交流中传递、领会。
茶香依旧氤氲,炭火依旧温暖,窗外寒风掠过梅枝,发出细微的呜咽。但在这小小集雅斋、听松阁之内,一种基于高度智慧、深刻理解与彼此信任的坚固默契,悄然生成,静静流淌,温暖而坚实,仿佛能为置身其中的人抵挡外界的一切严寒与风浪。
苏婉不知道林霄具体的计划是什么,林霄也绝不会将她卷入任何具体的、可能带来危险的行列之中。
但这种精神上的交流、思维上的契合与无声的支持,对他而言,在此暗流汹涌、前路莫测之时,已是弥足珍贵、无可替代的力量源泉。这片刻的宁静与共鸣,仿佛暴风雨眼中那片短暂的安稳,滋养着继续前行的勇气与智慧。
时光在茶香中静静流淌,窗外的日影渐渐西斜,为室内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老梅的影子被拉得更长,在青石板上勾勒出苍劲的图案。炉中的炭火依然旺盛,不时爆出细小的火花,如同暗夜中的星辰,虽然微小,却持久不灭。
这一刻,集雅斋听松阁仿佛成了乱世中的一方净土,两个灵魂在这方寸之地找到了难得的共鸣与慰藉。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个人的命运在其中浮沉,但此时此刻,在这茶香与墨香交织的空间里,时间仿佛放缓了脚步,允许他们暂歇片刻,积蓄力量,以面对前方未知的挑战。
喜欢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大明老六寒门书生开局死谏朱元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