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的北京,秋老虎依旧肆虐,傍晚的霞光给胡同里的四合院镀上一层暖黄,却驱不散李泽岚心头的愁绪。他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北京房价表”,目光死死盯着上面的数字——五环外的一居室,均价已经涨到1.8万元/平米,一套60平米的房子,总价要108万,首付至少32万,贷款76万,按当时的基准利率,月供要近5000元。
“还在看房价呢?”苏晴端着一碗冰镇绿豆汤走过来,放在石桌上,“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咱们慢慢来。”
李泽岚放下房价表,拿起绿豆汤喝了一口,却没觉得凉快多少。他算了算自己的收入:农业部二级主任科员月薪62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到手4800元;苏晴在报社当编辑,月薪5500元,到手4200元。两人每月总收入9000元,除去3000元房租、2000元生活费、1000元杂费,每月能存下的钱不足3000元。
“慢慢来?按这个存钱速度,光首付就得存十年,还不算装修和家具。”李泽岚苦笑一声,指着房价表,“你看,这还是五环外的老破小,要是想离你单位近点,三环附近的房子,均价都快4万了,想都不敢想。”
苏晴坐在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实在不行,我跟爸妈说说,让他们帮咱们凑点首付?他们手里还有些积蓄,肯定愿意帮咱们。”
“不行。”李泽岚立刻摇头,语气坚定,“咱们已经结婚了,不能总靠爸妈。你爸是发改委副主任,要是让人知道他帮女婿买房,难免会有人说闲话,影响不好。而且,靠家里买的房子,住着不踏实。”
他想起在青石乡时,老周叔靠种薯攒钱给儿子盖房,虽然只是简单的砖瓦房,却笑得格外骄傲:“这房子是俺一筐土豆一筐土豆换回来的,住着心里敞亮。”这句话,李泽岚一直记在心里。他也想靠自己的双手,给苏晴一个“心里敞亮”的家,而不是依附长辈的“馈赠”。
接下来的日子,李泽岚开始想尽办法“开源节流”。每天早上,他不再去单位附近的早餐店吃15块钱的套餐,而是提前半小时起床,在家煮面条、蒸馒头;晚上下班,他拒绝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匆匆赶回家吃饭,省下打车钱,挤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地铁;周末休息,他不再像以前一样陪苏晴去商场逛街,而是带着她去公园散步、去胡同里逛旧货市场,偶尔买件打折的衣服,都要反复比价。
“泽岚哥,周末有空吗?我带你去看个好东西!”这天晚上,林豆豆突然打来电话,语气神秘。李泽岚本想拒绝,却被林豆豆不由分说地拦住:“别老闷在家里,带你去个能‘赚钱’的地方!”
拗不过林豆豆,李泽岚只好跟着他去了一家私人会所。推开包厢门,里面烟雾缭绕,几个穿着讲究的人正围着一张桌子打牌,桌上散落着一沓沓现金。林豆豆笑着介绍:“泽岚哥,这些都是我朋友,做房地产和建材生意的,你在农业部上班,手里有政策资源,跟他们多聊聊,以后肯定能互相帮衬!”
一个胖老板立刻热情地拉李泽岚坐下:“小兄弟在农业部工作?太好了!我们公司最近想拿个农业产业园的项目,需要政策补贴,你要是能帮着疏通疏通,事成之后,给你这个数!”他伸出五个手指,眼神里带着暗示。
“五万?”李泽岚皱了皱眉。
“五万?瞧不起谁呢!”胖老板笑了,“五十万!只要项目能成,现金马上到账!有了这五十万,你在北京买房的首付不就有了?”
林豆豆在一旁附和:“泽岚哥,这可是好机会!五十万啊,你上班多少年才能挣到?就帮着递个材料、说句话的事,不费劲!”
看着桌上的现金和众人期待的眼神,李泽岚心里却没有一丝波澜,反而觉得格外刺眼。他站起身,语气严肃:“抱歉,农业补贴是给农民和真正搞农业的企业的,不是给你们投机取巧的。这个忙我帮不了,以后也别再找我了。”
说完,他转身就走,留下一脸错愕的林豆豆和众人。走出会所,晚风吹在脸上,李泽岚心里反而轻松了不少。他知道,靠这种“歪门邪道”赚钱,或许能很快买到房子,却会丢了自己的初心,辜负青石乡老乡们的信任,也对不起身上的这身“干部”身份。
回到家,苏晴看到他脸色不好,连忙问怎么了。李泽岚把会所的事讲给她听,苏晴紧紧抱住他:“泽岚,你做得对!咱们宁愿晚点买房,也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钱可以慢慢赚,但初心不能丢。”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满是温暖。虽然买房的压力依旧很大,但有苏晴的理解和支持,他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从那以后,李泽岚更加专注于工作,他知道,只有努力做出成绩,早日升职加薪,才能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买房的目标。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农业补贴政策的优化中,经常加班到深夜,修改报告、完善方案,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张红梅请教,向单位的老同事学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