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山已浸在暑气里,南岭山脉的余脉披着浓得化不开的绿,山泉水顺着溪谷蜿蜒而下,在大崀镇松林村的月亮湾积成一汪清潭,潭边的西洋菜田顺着山势铺展开,肥厚的翠绿叶片上挂着水珠,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李泽岚蹲在田埂上,指尖轻轻拂过菜叶,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沾湿了他半旧的皮鞋。
“老周,今年的西洋菜长势比去年还旺,”李泽岚直起身,看着不远处正在除草的农户周建国,“就是这销路,还是没跳出清远市区的圈子,太可惜了。”周建国手里攥着把磨得发亮的除草刀,黝黑的脸上满是愁容:“可不是嘛!咱们这西洋菜用山泉水浇、腐殖土养,口感脆嫩得能掐出水,清远市区的餐馆抢着要,可外地客商来了两趟就打了退堂鼓——说从松林村到高速口得绕二十多公里山路,运输成本比菜价还高。上周一场大雨,有两亩地的菜没及时运出去,烂在田里,心疼得我几宿没睡好。”
话音刚落,陈默拿着手机快步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语气里带着急色:“县长,赵书记在县委会议室等您,说有个要紧的产业会议,还特意从省里请了位农业专家过来,说是专门研究地理标志产品的。”李泽岚擦了擦手上的泥,拍了拍周建国的肩膀:“老周你放心,今天这会,就是为咱们阳山的‘土宝贝’找出路的,等我消息。”说罢,便跟着陈默往县城赶。
县委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长桌上,桌上摆着一溜阳山特产:油光锃亮的阳山鸡被装在竹篮里,羽毛还带着光泽;粗壮饱满的淮山裹着薄泥,透着新鲜劲儿;晶莹的丝苗米装在玻璃罐里,颗粒分明;还有一把刚从田里摘来的西洋菜,带着水珠摆在正中间。赵东来正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凑在一起,手里拿着份检测报告低声交谈,见李泽岚进来,连忙起身招呼:“泽岚,快过来,这位是省农科院的王仲明教授,研究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和深加工三十年了,咱们阳山的宝贝,今天可得让王教授好好把把关。”
王仲明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拿起桌上的西洋菜仔细端详,又凑近闻了闻,笑着说:“李县长,你们阳山这自然条件,简直是为西洋菜量身定做的。山泉水灌溉、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菜茎叶肥厚,纤维细,维生素C和钙含量比普通西洋菜高20%还多,早就该打出名气了。”他翻开带来的检测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而且我查了,你们的西洋菜2018年就拿到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2020年又过了有机认证,这可是实打实的金字招牌,怎么还让它‘养在深闺人未识’?”
赵东来把一份手写的《阳山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推到李泽岚面前,纸上用红笔圈出了“阳山鸡、西洋菜、淮山、丝苗米、甜玉米”几个关键词,旁边还标注着去年的产值数据:“王教授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咱们就是守着金饭碗要饭吃。你看,去年阳山鸡出栏1703万羽,产值才13亿;西洋菜种了1.8万亩,年产值13.5亿;淮山和丝苗米加起来才8亿——要是能搞深加工、做品牌包装、拓销售渠道,这些数字至少能翻一番。”
李泽岚指尖在“地理标志”四个字上反复摩挲,眉头微微皱起:“赵书记,王教授,我之前也琢磨过这事,但有两个坎一直没过去。一是深加工缺技术,就说这西洋菜,鲜菜保质期短,要是能做成脱水菜、蔬菜汁,保质期能延长到半年,可咱们没成熟的技术,也没像样的加工厂;二是品牌推广缺渠道,虽然松林村的‘果然居’这些民宿成了网红打卡点,一场抖音直播能卖80万的民宿订单,但农产品跟民宿没联动起来——游客住下来想带点特产,货架上就只有用塑料袋装的散装西洋菜、真空包装的鸡,连个像样的礼盒都没有,根本拿不出手。”
“这正是咱们接下来要破的局。”赵东来站起身,走到墙边的投影仪前,点开早已准备好的PPT,屏幕上“农林文旅体康深度融合”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上周我去秤架瑶族乡调研,那边的‘田园居’民宿做得就很有意思——把瑶绣非遗体验、长桌宴美食、古树公园徒步串成一条线,还在民宿里搞了个‘瑶乡特产小铺’,卖瑶家腊肉、野生蜂蜜,月营业额比单纯做住宿翻了三倍。咱们阳山要学这种模式,让农产品跟民宿、旅游绑在一起,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体验’的完整产业链。”他转头看向王仲明,“王教授,您刚才说的深加工技术,能不能帮我们对接一下省农科院的资源?”
王仲明立刻点头:“没问题!西洋菜脱水技术我们院2019年就成熟了,还申请了专利,脱水后的菜泡发率能达到1:8,口感跟鲜菜差别不大;阳山鸡可以做盐焗鸡、鸡肉松、即食鸡胸肉,这些生产线的设备和工艺我们都能提供技术支持。关键是要建标准化的加工厂,还要制定严格的生产规范,保证每一批产品的品质都一样,这样才能打响品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