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石公园他还遇到了一个叫帕里克的人。
碰面之后随意聊了几句。
虽然潘佑军英语不怎么样交流还需要翻译的帮助,但是这并不影响两个人相互欣赏。
因为潘佑军很快就发现,他竟然是将来顶峰娱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也就是拍摄《暮光之城》的那家电影公司。
现在顶峰娱乐还没成立,不过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现在已经有了打算了。
潘佑军心里一动,这倒是一个投资的机会。
美国的电影公司是非常排外的,不过作为股东参与进去倒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然后他和帕里克聊起了电影的事儿。
谈起电影帕里克很兴奋,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他的理想就是成立一家不次于好莱坞顶级电影公司的制片厂。
并且已经有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鲍勃和大卫也有此意,他们已经初步商定成立电影公司的事情。
潘佑军表达了自己愿意投资的意愿。
在美国电影制作的成本一般情况下都很高,拍电影需要大量资金。
虽然帕里克的朋友大卫答应了投入一笔资金,但是那些钱还是有些少。
现在如果再加入一个投资人帕里克也很欢迎。
主要是潘佑军的身份让他感觉不到威胁。
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并且没有什么电影方面经验,对电影公司的管理也不感兴趣的人,对他的主导地位也起不到威胁。
只出钱享受股份的出资者,这简直是一个太合适的合作对象了。
然后他便热情洋溢的邀请潘佑军去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商定此事。
见了他的两个朋友鲍勃和大卫。
4个人一起经过几天商定讨论,确定了公司的名字,就是顶峰娱乐公司。
股份也分配好了,潘佑军出资300万美元占股15%。
既然已经参与了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潘佑军又马上让手下的人去联系《阿甘正传》的着作者。
?花钱买下了《阿甘正传》的影视版权,并且答应着作者作为编剧参与电影的改编工作。
然后他又找到一个叫凯文的人,让他依照1990年佛罗里达州连环杀人案编写剧本《惊声尖叫》
他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找他当然会有一个好剧本。
《惊声尖叫》本来是在1996年发行的第1部电影。
现在只不过是要提前,好在时间间隔并不太远,应该并不会影响电影的票房。
《惊声尖叫》是一个小成本电影,对外宣传1,400万美元成本,其实七八百万美元的真实成本就可以。
而《阿甘正传》的成本就要多一些。
对外宣传成本可以号称5,000万美元,真实成本也需要3,000万左右。
把这两个剧本交给顶峰娱乐公司。
帕里克他们看到之后都很感兴趣,最终商定先拍摄《惊声尖叫》,取得成绩以后有了更多资金再拍摄《阿甘正传》。
在美国拍摄电影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电影成本都很高。
即使是小成本电影也需要大几百万美元。
亏损之后会让他们这个初生的公司进入到极为艰难的境界。
如果是3000多万的成本亏损了,那可能会导致公司直接破产。
所以再小心也不为过。
首先就是要打磨剧本,同时公司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场地道具,宣传、发行等等环节。
当然这些事情潘佑军就不多参与了,就交给他们三个更专业的人就行了。
专业的事儿就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干。
潘佑军只是在顶峰娱乐公司留下了一位他的股东代表和一位会计,用来监督和维护他这个大股东的权益。
他之所以投资一家美国电影公司当然不全是为了投资获利。
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参与影视圈,从而和影视明星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他从来不掩饰自己喜欢美女,而美女资源最集中的行业那当然是影视圈了。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影视圈都是美女资源最集中的地方。
美国影视圈他要参与,国内影视圈迟早他也会把手伸进去。
不过今年才是93年,国内的电影市场还比较保守,对民营机构参与电影拍摄还没有开放。
要等到明年,94年才会开发影视行业,可以成立私人的影视公司。
到时候他自然会大展手脚。
虽然现在电影市场还没开放,但是他和一些京城影视圈的人也有过了简单的接触。
那还是他在海南做房地产的时候认识了一些京城的大院子弟。
前些年有不少大院子弟下海,投入到了火热的海南地产狂潮之中。
有的人挣了钱及时退出。
有的人这段时间可是焦头烂额,成了最后的接棒者。
泡沫被挤破后落了个倾家荡产,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这些人都是大院子弟,他们和同样是大院子弟的京城影视圈的人有着天然的联系。
他们经常搞一些聚会,聊聊天,拉拢拉拢感情,谈一谈有什么可以做钱的买卖之类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