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北京,太阳跟下了火似的,柏油路都快被晒化了,可这热浪半点没挡住影院门口的热闹 ——《疯狂的石头》今天正式上映,张承枢穿着件印着 “翡翠不疯狂,人生没希望” 的文化衫,领着几个北电的同学,举着横幅在影院门口晃悠,浅棕色卷发被汗浸得贴在额头上,嗓子喊得嘶哑却依旧亢奋:“走过路过别错过!《疯狂的石头》,不看后悔一年,看了还想二刷!笑点密集不低俗,翡翠闹剧笑到哭!”
张承衡靠在影院门口的梧桐树下,手里拿着瓶冰镇矿泉水,看着弟弟跟打了鸡血似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又忍不住笑 —— 这小子,办正事不靠谱,搞宣传倒有股子 “死缠烂打” 的韧劲,昨天就带着人在各大高校、写字楼发传单,今天又来影院门口拉人,比自己这个老板还上心。
“哥!你看你看!” 张承枢跑过来,手里攥着张票房统计单,油都蹭到纸上了,“首日票房出来了!120 万!虽然比不过那些大制作,但咱们排片才 12% 啊!好多场次都满座了,还有人站着看!”
张承衡接过统计单,上面的数字清晰明了:首日票房 120.3 万,排片占比 12.7%,上座率 89%,豆瓣评分稳定在 8.8 分,短评区刷得飞快,全是夸 “笑到打鸣”“国产喜剧天花板”“每个角色都有戏” 的评论。
“不错,开局还行。” 张承衡语气平静,心里却松了口气 —— 小成本电影,没流量明星,没大公司宣发,能有这成绩,全靠口碑撑着。他拍了拍张承枢的肩膀,“别在这喊了,中暑了得不偿失,口碑已经起来了,接下来就看发酵效果。”
“不行不行!我得再喊会儿!” 张承枢摆摆手,又跑回横幅旁,扯着嗓子喊,“豆瓣 8.8 分!满座率 89%!不好看不要钱!”
正喊着,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影院门口,下来几个西装革履的人,为首的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梳着油亮的背头,正是光线影业的副总王坤 —— 之前华谊那个嘴炮实习生的顶头上司,也是业内出了名的 “毒舌”,专挑新人导演和小成本电影的刺。
王坤瞥了眼张承枢的横幅,嘴角勾起一抹嘲讽,对身边的人说:“呵,小成本电影就是小家子气,还得老板弟弟亲自站台拉人,这票房,估计也就首日能看个热闹,过两天就没人看了。”
张承枢听见了,立马炸了,冲过去指着王坤:“你说谁小家子气?我们票房靠的是口碑,不是靠砸钱买排片、请流量!总比某些大公司,砸几千万拍烂片,票房扑街强!”
王坤斜睨了他一眼,没搭理他,转头看见了张承衡,慢悠悠走过去,伸出手:“张总,久仰。恭喜《疯狂的石头》首日破百万,不过,这成绩,在业内也就算个‘及格线’,想成黑马,难啊。”
张承衡伸出手,象征性地握了握,语气淡淡的:“王总大驾光临,是来看《疯狂的石头》?还是来给我们‘指导工作’的?”
“指导谈不上,就是来看看,毕竟现在业内都在传,说北斗投资捡了个宝,” 王坤笑了笑,眼神里满是不屑,“看了下豆瓣评分,确实有点水分,估计是刷的吧?小成本电影,不刷点分,怎么吸引观众?”
“水分不水分,观众心里有数。” 张承衡脸色不变,“总比某些电影,豆瓣 4 分,全靠买水军控评,最后票房扑街,脸都丢尽了强。王总要是没事,就别在这挡着观众进场了,我们的电影,还等着给观众带来快乐呢。”
王坤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张总这话就没意思了,我是好心提醒你,小成本电影,没大公司背书,口碑发酵得再快也没用,排片上不去,照样白搭。华谊和我们光线,随便一部电影,排片都能占 30% 以上,这就是实力。”
“实力不是靠排片堆出来的,是靠好作品。” 张承衡往前一步,语气带着股压人的气势,“当年冯小刚拍《甲方乙方》,也是小成本,排片也不高,最后不照样成了贺岁档黑马,开创了贺岁档先河?王总要是没事,就请便,我们还要忙着给观众检票,没时间跟你在这聊‘实力’。”
旁边的观众都看起了热闹,有人小声议论:“这不是光线的王坤吗?又来挑事了”“北斗投资的老板挺刚啊,怼得好”“《疯狂的石头》确实好看,比光线拍的那些烂片强多了”。
王坤听见议论声,脸上挂不住了,狠狠瞪了张承衡一眼:“好!张总,我倒要看看,你的《疯狂的石头》能走多远!我赌它总票房超不过 500 万,要是超了,我请你吃大餐!要是超不过,你就承认,小成本电影没出路!”
“赌就赌。” 张承衡笑了,“不过我要加个条件,要是总票房超 500 万,你不光要请我吃大餐,还要在业内论坛上公开道歉,承认你刚才说的话是错的,说《疯狂的石头》是部好电影。要是超不过,我当众承认小成本电影没出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