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结束了短暂的亚空间航行,如同一条滑溜的鱼儿跃出汹涌的激流,重新回到了现实宇宙那冰冷、寂静却令人心安的怀抱。
舷窗外,星空依旧是那片星空,但远方那颗作为参照系的恒星,光芒却显得异常黯淡和枯黄,仿佛一个步入暮年、行将就火的老人,散发着一种死气沉沉的余晖。那里,就是艾瑟兰星系的主序星。
“启动高精度扫描,目标:艾瑟兰星系第三行星,艾瑟兰星。”林风下令,目光投向星图投影上那颗被标记为目标的灰暗星球。
“希望号”船体两侧探出数个碟形扫描阵列,无形的探测波束以超越光速的速度,瞬间扫过整个艾瑟兰星系,重点聚焦在那颗名为艾瑟兰的行星上。
立体星图投影上,艾瑟兰星的详细数据开始快速刷新、呈现:
星球直径:约一万两千公里。
大气成分:氮气(78%)、氧气(19%)、稀有气体及……异常高浓度的惰性尘埃颗粒(2.8%),存在少量有毒化合物残留。
地表温度:平均零下十五摄氏度,两极地区低于零下六十摄氏度。
地质活动:近乎停滞。
生命迹象扫描:全球范围内,未发现大规模、高能级生命反应。仅在某些特定区域(疑似地下或掩体)检测到极其微弱、零散的生命信号,能量等级普遍低于炼气期。
能量环境评估:灵能(特殊能量场)浓度,接近于无。背景灵气水平:极度稀薄,不足天衍星域的百分之一。
特殊发现:星球表面遍布大规模城市废墟遗迹,部分结构保存相对完整,但无任何能量反应。星球地壳存在多处非自然的、巨大的贯穿性空洞结构,疑似……能量核心被强行抽离后留下的创伤。
看着这一连串冰冷的数据,林风的眉头紧紧皱起。星辰珠传递的画面碎片得到了印证,这是一个彻底死去的世界,一个被抽干了生命源泉的“灵能废土”。那弥漫在大气中的惰性尘埃,恐怕就是当年灵能网络崩溃、城市毁灭时扬起的灰烬,历经漫长岁月仍未完全沉降。
“根据星辰珠指引,标记出灵能反应最有可能残留的区域,以及疑似‘大地灵脉’被抽取的源头地点。”林风沉声道。
星图上,艾瑟兰星表面亮起了三个微弱的光点。一个位于一片广袤的沙漠中心,根据扫描,那里曾是该文明的首都;一个位于极地冰盖之下,似乎是一处隐秘的研究基地;最后一个,则位于一条巨大峡谷的深处,那里正是数个地壳空洞结构的交汇点,能量残留的“伤痕”最为明显。
林风略作思索,指向了那片沙漠中的首都遗迹:“先从这里开始。寻找文明的核心痕迹,或许能找到关于‘灵能火种’或‘方舟’的直接线索。”
“希望号”尾部推进器喷吐出幽蓝色的光焰,朝着那颗灰暗的星球驶去。随着距离拉近,艾瑟兰星在视野中越来越大,那枯黄黯淡的色调,以及星球表面随处可见的、如同疤痕般的巨大城市废墟轮廓,带来一种沉甸甸的压抑感。
穿越稀薄而充满尘埃的大气层时,星舰护盾与空气摩擦,发出沉闷的轰鸣,带起长达数十公里的炽热尾迹,在这片死寂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刺眼。
进入大气层内部,景象更是触目惊心。
天空是永恒的灰黄色,阳光艰难地穿透厚厚的尘埃云,显得有气无力。大地之上,是无边无际的沙海,狂风卷起黄色的沙尘暴,如同巨兽的咆哮,永不停歇地侵蚀着一切。而在沙海之中,一座座巨大城市的骨架顽强地矗立着。
那并非是林风熟悉的东方古典建筑,而是由某种特殊的、如今已黯淡无光的合金与晶体构成的摩天大楼的残骸。它们奇特的几何结构,断裂的空中走廊,以及那些即使半埋黄沙中依旧能看出昔日精巧的灵能车辆残骸,无不诉说着这个文明曾经的辉煌与高度发达的灵能科技。
但如今,一切都死去了。没有能量流动,没有生命迹象,只有风沙的呜咽和金属在岁月侵蚀下偶尔发出的、令人牙酸的呻吟。
“希望号”降低了高度,悬浮在昔日首都——根据扫描命名为“奥罗巴”——的上空。林风没有贸然让星舰降落,而是先释放出更多的侦察无人机,对这片占地极广的废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扫描和探测。
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更加清晰:街道被黄沙掩埋,只剩下高楼的上半部分露出沙海,如同一片由金属和玻璃构成的石化森林。一些大楼的外墙上,还能看到早已熄灭的、由灵能驱动的巨大广告牌残迹。城市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广场,广场中心曾似乎有一座高耸的灵能尖塔,如今也已拦腰折断,上半部分斜插在沙土之中。
“检测到微弱、异常的能量波动信号,来源:城市中央广场,折断的灵能尖塔基座下方。信号特征……与常规灵能残留不同,更接近于……某种信息存储或精神烙印波动。”舰灵的报告让林风精神一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