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宗,传功堂偏殿。
夜色已深,殿内却依旧亮着柔和的明珠光辉。数十名外门弟子盘膝而坐,神情专注,聆听着前方那位青袍修士的讲授。主讲者,正是王林。
今日讲授的,并非高深功法,而是最基础的《引气诀》中,关于“气感周天”运转的几个细微关窍。这些内容,传功长老早已讲过,但由王林讲来,却别有一番味道。他言语朴实,却总能结合自身见闻与对道法的独特理解,将枯燥的法诀阐述得生动而透彻,甚至偶尔会提及一些低阶药草的特性、简单符箓的绘制心得,这些都是底层弟子切实需要的东西。
“……故而,行气过‘膻中’时,非是强行冲撞,当存‘虚怀若谷’之念,引而不发,则关窍自通。”王林声音平和,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而渴望的面庞,“修行之道,有时快即是慢,慢反是快。夯实根基,远比盲目追求境界突破更为重要。”
弟子们若有所悟,纷纷点头。韩石也坐在人群中,他身上的伤势在丹药作用下已好了大半,听得格外认真。自从那日小较之后,他仿佛脱胎换骨,眼神中的怯懦与迷茫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坚韧。他不再纠结于一时的胜负与资源短缺,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最基础的修炼和对王林师叔每一次讲授的领悟中。
讲授结束,大部分弟子恭敬行礼后散去。却有七八人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韩石,他们围到王林身边,请教着各自修炼中遇到的难题。王林耐心地一一解答,没有丝毫厌烦。
“王师叔,”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鼓起勇气问道,“您上次提及的林风圣主往事,弟子回去后思之再三,备受鼓舞。只是……只是圣主那般传奇,距离我等实在太过遥远,有时想想,仍觉自身渺小,前路茫然。”
其他几人也都露出深有同感的神色。传奇故事固然激励人心,但那座高峰实在太高,仰望久了,难免会产生无力感。
王林看着这些尚显青涩的弟子,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可知,我青云宗山门之外,通往主峰的石阶,共有多少级?”
弟子们一愣,有人迟疑道:“好像……是九千九百九十九级?”
“不错,九千九百九十九级。”王林颔首,“若让你等一眼望到峰顶,再让你们即刻便开始攀登,心中作何感想?”
那提问的少年想了想,老实回答:“会觉得……太高太远,怕是穷尽一生也难以抵达,或许……会心生畏惧,不敢起步。”
“正是此理。”王林目光扫过众人,“然而,若你只看着脚下的这一级台阶,踏稳了,再去看下一级,一步一阶,持之以恒,又会如何?”
韩石眼睛一亮,接口道:“如此,便不会觉得遥远可怕!只要不停下,终有一日,能登临绝顶!”
“孺子可教。”王林赞许地看了韩石一眼,“林风圣主之传奇,非是让你们去复制他的道路,而是告诉你们,纵是微末之身,亦有不屈之心,亦有攀登之志。他亦是从那九千九百九十九级石阶的最底端,一步一个脚印,走了上去。”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平和,却带着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你们此刻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对基础法诀的领悟,每一次心性的磨练,都是在为你们自己的‘登峰之路’,夯实脚下的那一级石阶。莫要好高骛远,无需与他人攀比进度,只需问自己,今日是否比昨日更进一步,此刻脚下的这一级石阶,是否已然踏稳。”
“圣主之光辉,如同九天星辰,为我们指引方向,照亮前路。而我们自身,亦当努力成为一点微光,或许微弱,却能照亮自身方圆,若能汇聚,亦可成燎原之势。这,便是‘薪火相传’。”
“薪火相传……”弟子们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逐渐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明白了,传奇的意义不在于仰望,而在于激励自身前行。他们无需成为下一个林风,只需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这条修真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这便是对前辈精神最好的继承。
看着弟子们恍然和振奋的神情,王林心中欣慰。他深知,一个宗门的强盛,不仅需要顶尖强者擎天立地,更需要无数中坚弟子承上启下,以及源源不断的新生代血液茁壮成长。林风圣主是那棵参天大树,而他王林,以及宗门内无数像他一样的执事、长老,乃至这些心怀希望的年轻弟子,便是大树之下,生生不息的春草与薪火。
……
与此同时,星辰秘境深处。
那点真灵之光,依旧在破碎的内宇宙中,进行着它那伟大而孤独的重建工程。在星瞳持续传递而来的、融合了“虚空锻神术”理念的星辰之力引导下,它的效率有了微弱的提升。
此刻,它正环绕着最初形成的那个“微尘星云”缓缓旋转。星云由上百个被炼化的“星辰基点”构成,缓慢自旋,散发着各色微光,如同一个初生的、微缩的星系。真灵之光如同这个星系的“太阳”,居于中央偏侧的位置,并非主宰,而是核心与引导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