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既成,内宇宙的重建便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那点真灵之光凝聚成的、米粒大小的混沌星核,成为了这片破碎疆域当之无愧的核心与源头。它不再仅仅是混沌中的漂流者或艰难的重建者,而是这片初生秩序之地,最初的“道标”与“引擎”。
星核缓缓脉动,每一次搏动,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融合了《万古星辰诀》根本、青木生机、泰坦坚固、浩然正气以及涅盘后新生意志的衍星之力。这力量温和而坚定,带着一种“化育”与“统御”的特性,与之前单纯的能量灌输截然不同。
在这股衍星之力的笼罩下,第一个微尘星云的修复速度大大加快。那些在之前冲击中受损、光芒黯淡的基点,如同久旱逢甘霖,贪婪地吸收着星核传递而来的力量,表面的裂痕迅速弥合,光芒重新变得稳定甚至更加纯粹。停滞的能量循环线路被重新激活,并且流转得更加顺畅、高效。整个星云仿佛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旋转变得更加稳定,其散发出的微弱引力与能量波动,也隐隐与中央星核的脉动形成了共鸣。
这不再是简单的能量补充,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法则滋养与结构优化。星核的衍星之力,似乎在引导着这些基点,向着更完美、更和谐的状态演变。
修复完成后,星核的“目光”投向了更远处,那片依旧被混沌笼罩的区域。它开始以更高的效率,“捕捉”并炼化引力场范围内的法则光尘。过程依旧需要耐心,但炼化出的新基点,其品质明显优于之前。它们结构更加稳定,蕴含的法则碎片更加清晰,与星核本源的亲和度也更高。
很快,围绕着第一个微尘星云的外围,数十个新的、散发着各色微光的基点被成功炼化并初步稳定下来。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一步——构筑第二个微尘星云。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以及更强大的星核作为支撑,这一次的过程顺利了许多。星核分出一缕更为精纯的衍星之力,如同最灵巧的织针,引导着这些新生的基点,按照一种与第一个星云既相似又有所区别的结构,开始缓慢地靠拢、联结。
这一次,它尝试融入了一些新的“理解”。它不再仅仅追求能量循环的稳定,而是开始尝试模仿外界真实宇宙的某些基本规律。它让代表“引力”的黑色质点在星云中扮演更重要的“凝聚”角色,让代表“光热”的赤红色火星居于更核心的位置,提供持续的活力,并尝试构建更加复杂的、多点交互的能量流转网络。
当第二个微尘星云的雏形最终稳定下来,并开始缓慢自旋时——
嗡!
两个微尘星云之间,并非孤立!它们同时受到中央星核的统御,其散发出的微弱引力场和能量波动,开始产生极其细微的相互作用!仿佛两颗遥远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双星系统的雏形!
虽然这种相互作用还极其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意义非凡!这标志着,内宇宙的秩序重建,从单个孤立系统的修复,迈向了多系统协同与关联的新阶段!是“衍化”之道的一次具体实践与微小突破!
随着第二个星云的形成,星核自身的脉动似乎也更有力了一分。它感受到,从两个星云反馈而来的、经过初步整合与提纯的本源之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之前单一星云时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反过来又滋养着星核,让其光芒更加凝实,散发出的衍星之力影响范围,也向外扩张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一种良性的、自我强化的循环,开始初步建立。
星核“悬浮”于两个微尘星云之间,如同初生的星系核心。它那简单的意识中,一种更加宏大的“蓝图”愈发清晰——它要炼化更多的基点,构筑更多的星云,让这些星云之间产生更复杂的联系,最终,让这片死寂的内宇宙,重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星辰闪耀的浩瀚星空!
这,便是它的道——衍星之道!于毁灭中新生,于混沌中塑序,衍化万星,重定乾坤!
……
青云宗,传功堂偏殿。
夜色深沉,殿内却灯火通明。王林并未讲授高深法诀,而是召集了包括韩石在内的数十名表现出众、心性坚韧的外门及内门弟子。
这些弟子,是宗门在战后遴选出的一批“种子”,他们将承担起更重的责任,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王林的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声音沉稳:“今日不讲法,不论道。只问尔等,可知我青云宗,因何而立?因何而强?”
弟子们神色一肃,纷纷思索。有人答:“因功法玄妙?”有人言:“因资源丰厚?”也有人道:“因有林风圣主擎天!”
王林微微颔首,又摇了摇头:“功法、资源、顶尖强者,皆是重要因素。然,宗门真正之根基,在于传承不灭,薪火相继!在于危难之际,有无数学子愿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铸就宗门脊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