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与星瞳决议再探“放逐星渊”的决定,在联盟最高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无人能劝阻。所有人都明白,在“清道夫”投下注视的阴影下,任何一线可能提升实力的机会都必须抓住,哪怕代价是巨大的风险。
留给联盟的时间,仿佛沙漏中的细沙,正飞速流逝。
整个联盟如同一个被抽打的陀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旋转起来。战胜“噬界之灵”的短暂喜悦早已被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近乎悲壮的紧迫感。
星门计划,全面加速!
在零的统筹和“墨”留下的关键思路基础上,联盟集中了所有在空间法则、能量传导、维度数学领域的顶尖人才。巨大的资源被倾注到位于联盟核心星域的“星门”建造基地。
那是一个比恒星还要庞大的环形构造体,悬浮于虚空之中。其骨架由泰坦神金与星辰泪金熔铸而成,坚固无比,能够承受跨维度航行的巨大应力。环体之上,无数奥术符文、玄黄阵纹、赛博代码以及古巫的时空祭文被精密地镌刻、编织,形成一个复杂到足以让任何数学家头晕目眩的超级能量引导与稳定系统。
环体的核心,镶嵌着三枚经过特殊处理的、得自“光之民”遗迹的“时空源核”碎片,以及林风从“混沌祖地”带回的部分“时空之沙”。它们是启动和稳定星门的关键。
建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有“墨”的技术指引,实际操作中依旧遇到了无数难题。能量回路的瞬间过载、不同文明技术体系的细微排异、时空涟漪的意外扰动……任何一个小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一座位于边缘星域的试验型星门在一次能量加载测试中失控,引发的空间崩塌吞噬了整整三个星系,所幸那是早已疏散的无人区。
但失败阻挡不了决心。更多的资源、更顶尖的工程师被投入进去。每一天,都有新的技术难题被攻克,星门环体的完成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那巨大的环形结构,开始散发出越来越清晰的、扭曲周围空间的能量波动,仿佛一头即将苏醒的星空巨兽。
救世方舟,轮廓初现!
相比于星门计划的宏大与激进,“救世方舟”的建造则显得更加沉稳、厚重。它并非在某个固定船坞建造,而是直接在青云宗本星之外的虚空中,如同3D打印般,由无数工程舰和自动化建造单元,从龙骨开始,一层层地叠加、构筑。
方舟的设计图纸融合了联盟所有文明的智慧精华。其外壳采用多层复合结构,最外层是强化版的“青云级”星舰装甲,中间层融入了古巫族的“不灭血咒”和泰坦的“世界石壁垒”,最内层则是由玄黄大世界提供的“先天一气膜”,旨在抵抗各种已知乃至未知形式的攻击与侵蚀。
动力系统更是集大成之作。主引擎结合了奥术联邦的“永恒之心”反应堆原理、泰坦的“星核熔炉”技术以及零基于“清道夫”碎片研究出的部分“寂灭能量逆向转化”理论,力求在极端环境下也能提供磅礴的动力。无数个备用和辅助引擎模块如同蜂巢般遍布舰体,确保即便大部分系统受损,方舟仍能维持基本机能。
而其最核心的区域,则是“文明火种库”和“法则稳定锚”。火种库将储存联盟所有成员文明的基因图谱、文化数据库、科技树以及个体灵魂印记(在自愿前提下),以期在最坏情况下保留文明复兴的希望。法则稳定锚则是一个超巨型的、基于“秩序信标”原理强化的装置,试图在宇宙法则崩坏的环境中,强行撑开一小片稳定的秩序空间。
方舟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那是一个如同小型行星般庞大、线条流畅而威严的银灰色舰体。它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中,吸收着从联盟各处汇聚而来的资源,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厚重。它承载的不是攻击的欲望,而是生存的渴望,是文明在末日面前最后的、也是最坚定的退守与希望。
前线与后方,铁与血的淬炼
在两大终极工程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联盟的军事力量也在进行着脱胎换骨般的重组与强化。
铁疤坐镇重整后的防线,利用“噬界之灵”消散后留下的那片蕴含生命与秩序信息的银色光尘,对受损舰队和“星辰道兵”进行紧急修复与升级。融入光尘能量的战舰护盾更加稳固,道兵的攻击也带上了一丝净化特性。同时,基于与“噬界之灵”作战的经验,新的战术被不断推演、演练,侧重于小规模精英单位的快速打击、干扰与信息收集,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清道夫”那种无法力敌的恐怖存在。
周明月则负责统筹愈发庞大的后勤体系与内部安抚工作。战争的阴影和“清道夫”的威胁让不少边缘星域出现了恐慌情绪,甚至一些小文明萌生了退意。周明月以她的智慧与耐心,一方面确保资源供应的绝对优先和公平,另一方面不断通过灵网宣讲,重申联盟存在的意义与共同抗争的必要,艰难地维持着联盟的团结与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