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号”的诞生,是联盟技术与理念的一次极致升华。它不再仅仅是星舰,更像是一件流动的、活着的“灵韵乐器”。舰体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星空蓝色,表面覆盖的并非金属甲板,而是由星瞳亲自参与编织的、蕴含“太初灵韵”与“观察者印记”的活性灵韵层。这层灵韵皮肤时刻与宇宙背景进行着微妙的共鸣与能量交换,使得“天籁号”在虚空中几乎不留痕迹,如同融入背景噪音的一个和谐音符。
舰体内部的结构也迥异于传统。没有复杂的管线与机械传动,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流淌着柔和光辉的灵韵回路与悬浮其间的奥术符文核心。主要的操控并非完全依赖物理界面,更多是通过星瞳与林风的灵韵感知与道主意念进行引导。阿尔法首席规则师则负责维持舰内微观法则的稳定,确保这精密的“乐器”不会因内部失调而崩解。
随行的除了林风、星瞳、阿尔法这核心三人外,还有二十位精挑细选的成员:包括对音律法则有独到研究的奥术师、擅长能量频率调谐的泰坦符文师、感知敏锐的星灵族后裔,以及数名经历过战火淬炼、信念坚定的护卫战士。
没有盛大的欢送仪式,在联盟上下默默注视与祝福中,“天籁号”如同一个悄无声息的音符,滑出希望壁垒的船坞,驶向了“神圣净化者”提供的、指向“旋律星渊”的大致坐标。
最初的航程平静而单调。但当“天籁号”按照指引,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并非依靠能量而是依靠灵韵频率共振的维度跳跃后,眼前的景象瞬间剧变!
仿佛从一个无声的世界,一步踏入了宏大的交响乐现场。
这里没有常规的星辰与星云,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流淌的、可见的“旋律光流”!这些光流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有的如涓涓细流,轻柔舒缓;有的如奔腾江河,汹涌澎湃;有的则如同扭曲的漩涡,散发着不谐与危险的气息。它们并非声音,却直接作用于灵韵与神魂,让每一位乘客都清晰地“听”到了这片星域的“声音”。
有的区域,旋律和谐悠扬,仿佛圣洁的颂歌,令人的灵韵不由自主地感到平静与舒展;有的区域,则充斥着刺耳的噪音与混乱的嘶鸣,仿佛万千世界破碎的哀嚎,让神魂震荡,几欲崩溃。
“检测到高强度、多维度灵韵辐射……已自动激活‘基础谐波护盾’。”零的子程序(已精简加载至“天籁号”)冷静地汇报。舰体表面的灵韵层荡漾起涟漪,将那些过于狂暴或不谐的旋律波动偏转或吸收。
“这里……就是旋律星渊?”一位年轻的星灵族学者看着舷窗外那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瑰丽与混乱交织的景象,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震撼。
“准确说,是星渊的外围,‘杂音带’。”阿尔法首席规则师调整着面前的奥术仪器,试图分析这些旋律光流的规则结构,“我们必须找到相对稳定的‘基础旋律流’,才能深入星渊,接近核心的‘沉默之歌者’区域。”
林风闭目感知,道主级别的神识缓缓铺开。在他的“视野”中,这片星渊不再是混乱的光流,而是一张由无数法则“琴弦”编织成的、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立体乐谱。每一道旋律光流,都是一段或简单或复杂的“乐曲”,由不同的法则“音符”按照特定的“和弦”与“节奏”组合而成。
“跟紧我。”林风睁开眼,指引着方向。“天籁号”在他的引导下,如同灵巧的音符,在狂暴的旋律乱流中穿梭,避开那些充满攻击性的“不谐音阶”,追寻着那些相对稳定、蕴含着某种基础规则的“基准旋律”。
航行变得极具挑战性。有时需要瞬间穿越高速流淌的“急板旋律区”,舰体在灵韵护盾的保护下依旧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有时则需要极其耐心地跟随一条缓慢的“广板旋律流”,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卷入旁边的“变奏漩涡”。
星瞳全程保持着高度的灵韵共鸣状态。她不仅协助林风感知环境,更在不断学习、模仿着那些基础的旋律结构。她尝试着将“万华灵韵谱”中的编织技巧与这些天然的法则和弦相结合,指尖偶尔会无意识地勾勒出微小的、与外界旋律相呼应的灵韵光斑。
数日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一片相对平静的区域。这里的旋律光流如同舒缓的夜曲,蕴含着宁静、秩序与些许神秘的意味。按照“神圣净化者”的信息,这里被称为“静谧前庭”,是进入星渊内层的缓冲区,也是理解“万籁”的起点。
“天籁号”悬浮在这片宁静的旋律之海中。林风示意众人停留在此,进行初步的感悟与研究。
“尝试与这些基础旋律共鸣。”林风对星瞳和其他有灵韵感知力的成员说道,“理解它们的结构,感受它们所代表的法则意境。这不仅是寻找‘源初之歌’的必经之路,也是对自身之道的锤炼。”
星瞳率先尝试。她将心神沉入一条散发着柔和蓝光的、代表“空间延展”的基础旋律中。起初,她的灵韵与之格格不入,如同跑调的乐器。但她耐心调整,以太初本源为根基,模仿其频率与波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