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双宇宙共同体议会的召开之日,恰逢万域共生花在最后三颗边缘行星绽放。中立界的万域广场被十六色光带环绕,广场中央的“共生核心”释放出柔和的能量波,将十六域文明的法则晶光芒汇聚成一道贯通天地的光柱。来自326颗行星的文明代表身着各具特色的服饰,有序步入议会大厅——云絮修士的云纹长袍泛着淡白光晕,螺旋修士的星纹战甲流转着银灰纹路,混沌修士的法袍上灰黑与七彩交织,所有服饰的袖口都绣着统一的“万域共生”符文。
林越站在议会主席台中央,身后的巨型光幕展示着双宇宙生态地图的完整形态:326颗行星如同璀璨的星辰,被十六色光带紧密连接,每颗行星旁都标注着生态改造完成的日期与万域共生花的覆盖率。“今日,我们齐聚于此,召开双宇宙共同体第一届议会。”林越的声音透过共生核心传遍大厅内外,“从荒星的第一株幼苗到万域花海的绽放,从单一文明的探索到十六域的协同,我们用数代人的努力证明,差异是文明的色彩,协作是共生的基石。议会将成为各文明共同议事的平台,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倾听,每个需求都能被回应。”
议会的首个议程是“万域治理架构确立”。经过十六域代表的共同商议,确定设立“生态协作部”“技术共享部”“文化交流部”“危机应对部”四大部门,分别负责统筹全宇宙的生态维护、技术研发、文明融合与突发法则事件处理。每个部门由十六域轮流派遣代表执掌,确保治理的公平性与全面性。
“生态协作部将重点推进‘万域共生花基因优化计划’。”来自云絮文明的云泽作为首任部长,在发言中承诺,“我们将收集326颗行星的共生花基因数据,培育能适应所有极端环境的‘终极共生花’,让双宇宙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绽放生机。同时,建立‘生态预警网络’,实时监测各行星的法则波动,提前干预可能出现的生态退化。”
技术共享部的首任部长、来自星尘文明的星尘锐则宣布启动“万域技术融合工程”:“我们将整合十六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全域适应型跨域设备’,解决不同法则环境下的设备兼容问题。技术数据库将对所有文明开放,任何修士都能查阅学习,让创新的火花在交流中迸发。”
文化交流部的首任部长、来自混沌文明的混沌小序——这位年轻的修士因在混沌主星的生态改造中表现突出被推举任职,他提出“万域文化共生计划”:“我们将在每个行星建设‘共生文化馆’,展示各文明的历史、艺术与习俗;组织‘跨域研学之旅’,让十六域的孩童能在彼此的家园中学习成长;设立‘万域文学奖’,鼓励创作反映文明协作的作品,让共生的理念融入每个生命的精神世界。”
危机应对部的首任部长、来自引力文明的引恒明则公布了“法则危机应急预案”:“我们将组建‘十六域联合应急舰队’,配备最先进的法则稳定设备与终极共生花种子,能在48小时内抵达任何出现法则紊乱的行星,第一时间开展干预。同时,建立‘法则紊乱数据库’,分析历史案例,提升应对的精准性与效率。”
议会的第二个议程是“边缘行星扶持计划”。针对最后三颗完成改造的边缘行星——“极寒星”“风暴岩”“磁流沙”,十六域代表共同签署扶持协议,承诺在未来五年内,持续派遣技术团队驻点支援,提供生态维护设备与共生花种子,帮助当地居民掌握自主改造技能。
“极寒星的冰层下发现了丰富的液态水资源,却因重力异常难以开采。”极寒星代表、冰陨文明的冰陨禾在发言中讲述着家园的困境,“感谢议会批准‘冰火引水工程’,让赤焰与冰陨的技术团队能合作搭建能量管道,将冰水引至地表,灌溉我们的共生花田。”
风暴岩的代表、来自风暴文明的风旋禾则展示了当地的“风能转化站”:“在联盟的支持下,我们用风暴能量驱动的灌溉系统已覆盖80%的花田,万域共生花的存活率从最初的60%提升至95%。但风暴岩的土壤贫瘠,仍需绿芒藻的持续改良,恳请绿芒文明的技术团队能长期驻点指导。”绿芒文明的代表当即回应:“我们将派遣十名育苗专家常驻风暴岩,同时提供改良后的绿芒藻种子,确保土壤肥力能稳定提升。”
磁流沙的代表、来自磁暴文明的磁小玄则分享了“磁能温室”的成果:“这种由磁导材料与晶蓝能量盾构建的温室,能在强磁场中为共生花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但温室的维护成本较高,希望技术共享部能协助研发更节能的磁能转换设备。”星尘锐立刻表态:“技术共享部将联合磁暴、星尘、晶蓝三文明的修士,一周内拿出设备优化方案,将能耗降低30%。”
议会的最后一个议程是“共生火种传承计划”。林越在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将在荒星建立‘双宇宙共生学院’,招收十六域的年轻修士,系统教授生态改造、法则适应、文明协作等知识;设立‘共生传承基金’,资助有潜力的年轻团队开展跨域研究;编纂《万域共生史》,记录从荒星到万域的每一个关键瞬间,让后代永远铭记协作的价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