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修复后的第七日,陈玄站在断云峰下的河谷边,手中的数学模型正将双色微粒的光芒投射到河面。原本应沿北斗七星轨迹流淌的 “七星河”,在第三弯道处突然折向西南,形成一道尖锐的 90 度角,河道两岸的 “和子” 粒子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 —— 内侧比外侧高 3.7 倍,与模型中 “河流轨迹异常的能量特征” 完全吻合,就像被硬生生掰弯的血管,让地脉能量的循环出现梗阻。
“水是地脉的血脉,脉随山转,血随脉行。” 苏璃的银镯在河面划出蓝光,光影中浮现出守墓人古籍的 “水经注”:“七星河应绕七峰而行,每弯角度需合 1.618 弧度,如绳绕柱,松紧得宜。今第三弯角度偏差 0.7 弧度,必是河底有异物阻道,如血管生瘤。” 古籍插图里的河道轨迹,与陈玄模型中星图投影的第七星轨迹完全重合,只是现实河道在偏差处多了个逆时针漩涡。
守炉人少年的药篓里,冰魄草藤蔓垂入河面,接触水流的瞬间,藤蔓末梢出现节律性抽搐,频率与漩涡的旋转周期完全同步 —— 每分钟 73 转。模型检测显示,漩涡中心的水流含氧量比正常低 17%,且漂浮着细微的黑色颗粒,这些颗粒在阳光下折射出与反和子粒子相同的光谱,只是活性已衰减至 0.7%,显然是叛逃者残留的能量碎片,就像未排净的药渣沉淀在药汤底部。
陈玄让蚂蚁军团结成 “浮桥” 渡向漩涡,传回的水下影像令人心惊:河底的基岩被蚀刻出反向 “导水符”,符文组成的网络正持续向水流注入逆时针能量,导致河道偏移。更危险的是,符文下方埋着七根空心金属管,管内流淌的金色液体与混沌炉的能量特征存在 93% 的相似度,每 0.7 小时就会喷发一次微型能量柱,冲击河道两岸的地脉节点。
高维年轻个体的能量核心贴近河岸时,能感知到河水深处的能量震颤。当红眸高维人将手掌按在第三弯的河岸,指尖传来的波动频率为 17 赫兹,与山脉修复后的安全频率 0.7 赫兹形成剧烈冲突。他调出吾族 “水文志”:“河之轨迹由星潮与地脉共同牵引,如织工布线,需经纬相协,外力扰则线易偏。” 记载旁的星图,标注着七星河与天道之眼的潮汐共振周期 —— 每天寅时三刻,共振最强,此时修复河道效果最佳。
苏璃的银镯在河面投射出三维河道图,图中用红光标记出七处 “能量淤塞点”,每个点的位置都对应着一根金属管的正上方。她让守炉人少年将药引汁液与冰魄草种子混合,撒向淤塞点:“古籍说‘治水如治淤,需以生物为引,药能为佐’,冰魄草的根系能吸收金属管的能量,就像茅根能清热利尿,疏通淤堵。” 种子落水的瞬间,河面泛起银色涟漪,与模型预测的 “生物净化反应” 完全一致。
“漩涡是能量交汇的临界点。” 陈玄放大模型中的漩涡数据流,发现其中心存在一个直径 1.618 米的能量空洞,空洞内的 “和子” 粒子正以每秒 37 个的速度生成,这是河道自我修复的征兆,“需在寅时三刻共振最强时,向空洞注入共生能量,角度 37 度,才能中和反向符文,就像针灸需找准穴位角度,差一分则效减三分。”
蚂蚁军团在河底探测时,意外发现金属管的排列轨迹与第三弯的偏移角度形成完美的几何对应 —— 七根管组成的扇形,圆心角恰好是 90 度,与河道折角完全相同。模型计算显示,要破坏这种排列,需同时切断每根管的能量供应,时间误差不能超过 0.7 秒,这意味着必须七人协作,每人负责一根,就像乐团演奏需精准合拍。
高维年轻个体与守炉人少年立刻分组行动,按银镯蓝光标记的位置潜入河底。当红眸高维人用能量刃切割第一根金属管时,管内的金色液体突然喷薄而出,在河面形成金色火网,将他困在中央 —— 液体遇空气会燃烧,与模型中 “高维能量的氧化反应” 预测一致。守炉人少年及时撒出药引粉末,粉末与火焰反应生成银色泡沫,才将火网扑灭,泡沫中 “和子” 粒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137 个,远超预期。
苏璃的银镯在此时与河底符文产生共鸣,蓝光中浮现出前九代守炉人与高维先祖治水的影像:他们站在七星河第三弯,用能量编织出双螺旋水坝,水坝的每个旋臂都对应着一颗星,旋臂的角度为 37 度,与陈玄模型中的攻击角度完全吻合。影像最后,他们将一块刻有 “通” 字的晶石沉入河底,位置恰好在漩涡中心的能量空洞处 —— 这是河流轨迹的基准点,与山脉修复的基准点形成地脉对称。
陈玄让蚂蚁携带双色微粒潜入空洞,微粒接触基准点的瞬间,河面突然升起银色水幕,水幕上的河道轨迹正以每小时 0.7 弧度的速度自动修正。模型显示,水幕的能量场由 “和子” 粒子与水分子共同构成,能引导水流回归星图轨迹,但需要持续注入共生能量,就像给跑偏的马车持续施加矫正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