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阳和孙长云走出办公楼,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在厂区投下斑驳的光影。工厂大门和厂房一楼已经立着两块崭新的黑板,白笔黑板上写着九条厂规,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大门口人流不断,三三两两的人群拖着行李涌入厂区。
几个人事部的同事正在维持秩序,仔细检查每个人的身份证明,确定他们是由正式员工带来的亲属。
新来的人们脸上带着疲惫与期待,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也有找到容身之所的庆幸。
工厂一楼,砌墙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敲击声、电钻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忙碌。
张海负责的餐饮部更是别出心裁,直接将十余台炉灶一字排开设在厂房外。炉火正旺,大锅里热气腾腾,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饭菜香气。
不少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负一层已经人满为患,三层铁架床上挤满了人,交谈声、孩子的哭闹声、行李拖动的声音此起彼伏,显得嘈杂无比。
负二层则是另一番景象,提前报到的员工们正在焊接单人床,电焊的火花不时闪烁,发出刺眼的蓝光。
秦阳带着孙长云在厂区转了一圈,发现到处都人声鼎沸,愣是找不到个安静说话的地方。
最后两人只好钻进了秦阳那辆老板自从分配给他后,问都没问过的路虎里。
车窗一关,顿时将外面的喧嚣隔绝开来。
孙长云笑嘻嘻地掏出烟盒,先给秦阳递了一支,然后自己才点上:部长,你刚才在老板那儿可真敢开口啊!50套?老板没直接把咱们轰出去算好的了!
秦阳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接过烟深吸一口,心里对这个老油条有了新的认识。
行了,别贫了,他吐着烟圈说道,谈正事。人事、管理、信息那几个部门都已经立起招人的牌子了。
部长,您看咱们是不是也立块牌子招人去?孙长云试探着问。
就咱们两个人,还要负责采购车辆,肯定忙不过来。秦阳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先从我俩的亲戚里面挑些可靠的人出来,把基本框架搭起来。有了人手,后续工作才好开展。
可以!孙长云点点头,我这边应该能找来五个人。
最少十个!秦阳不满地看了这个老滑头一眼,你以前在采购部的那帮老部下呢?都联系联系!
他特别强调道:尽量多找点,男女都行。关键是要会开车的,不然那么多车总不能指望咱俩一辆辆开回来吧?
孙长云面露难色,但还是应承下来:行吧,我尽量多联系几个。
秦阳继续问道:老板要求组建200人的队伍…对部门的整体架构,你有什么想法?
得提拔几个得力助手,孙长云双手一摊,这么多人,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吧?那还不得累趴下。
具体怎么划分?有没有成熟的想法?
呃…五个或者十个一组?十组一队?孙长云试探着说。
就十个一组吧!五个人干不了多少活,十个好歹能组成三辆车的车队,这样咱俩刚好一人负责一队…秦阳拍板道,以后要是扩编,再随时调整。
可以!听你的。孙长云连连点头。
福利房这一块,你有什么建议?秦阳突然问道。
老孙几乎不假思索:这个当然是全听部长的安排。
秦阳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这个老油子,嘴里没一句实在话,不逼他一把是不行了。
他只能盯着孙长云,坚持道:我想先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孙长云犹豫了一下,才说道:总共30套,如果按组长分配的话,20个组长,2个队长,目前倒是够分。但这是厂房扩建后的数字,现在扩建都还没动工…
他继续分析道:老板虽然说以后会酌情给咱们增加配额,但第二次扩建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肯定赶不上咱们扩张的速度。要是现在就全部分出去了,以后怎么办?总不能先来的组长有房住,后来的队长反而要睡大通铺吧?
嗯…有道理!秦阳点了点头,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孙长云苦笑一下:这个真没有…
秦阳思索着说:要不参考销售部门的做法?谁业绩好,就分给谁?
也有问题。孙长云摇了摇头:销售是有明确提成的,咱们是收集物资,以后物资没有统一估值标准,该怎么评判谁的工作更出色?
房子就这么点,要是你这个月表现好,分了房子,下个月懈怠了怎么办?让其他表现好的人怎么想?
秦阳觉得更加头疼了!不知该如何是好…车内一时陷入沉默,只剩下烟丝燃烧的细微声响。
过了好一会,孙长云才又开口道:除非搞成流动性的!谁当月表现最优,就奖励一个月的房屋居住权,轮流来。
这不是流动红旗吗?秦阳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办!具体评判标准,可以参照物资部正在制定的积分制度,按每月收获的积分多少来评定名次,怎么样?
孙长云笑呵呵地道:都听部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