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你为何不直接来侯府求助,反倒要偷东西?”沈清沅追问,目光落在他沾着墨渍的指尖上——这分明是常握笔杆才会有的痕迹,看来这孩子倒也是个读书的料子。
顾珩抿了抿唇,小声道:“我娘说,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便求人……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才出此下策的。”
沈清沅闻言,心中对这孩子多了几分好感。她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灰尘,对顾珩道:“你跟我来,我带你去见个人。若是你说的是真的,或许他能帮你。”
顾珩有些犹豫,可看着沈清沅真诚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乖乖地跟在她身后。春桃在一旁小声问道:“姑娘,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去见我大哥。”沈清沅笑着说,“我大哥最近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书童,这孩子既识文断字,又有骨气,说不定是个好苗子。”
春桃恍然大悟,忍不住多看了顾珩几眼,心里暗道:这孩子倒是好运气,遇上了自家姑娘这么心善的主子。
三人沿着抄手游廊往东路的书房走去,夜里的侯府格外安静,只有挂在廊下的灯笼随风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顾珩跟在沈清沅身后,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致,眼里满是惊叹——他从未见过这么气派的府邸,连廊柱上的雕花都是用玉石镶嵌的,比他见过的县太爷的府邸还要豪华。
正走着,忽闻前方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低沉的说话声。沈清沅立刻停下脚步,示意顾珩和春桃躲到廊柱后面。只见几个穿着黑衣的家丁提着灯笼走过,嘴里还在议论着:“听说了吗?今儿个夜里要加强巡逻,大人说最近府里不太平,别让什么闲杂人等混进来。”
“可不是嘛,前儿个还丢了桂花糕,昨儿又丢了胭脂,说不定是哪个不长眼的小贼闯进来了。”
顾珩听到这话,脸一下子红了,下意识地往沈清沅身后缩了缩。沈清沅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别担心,等家丁走远了,才带着他继续往前走。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东路的书房门口。沈清沅上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沈清渊低沉的声音:“进来。”
推开门,只见沈清渊正坐在书桌前看书,桌上还放着一盏冒着热气的茶。他见沈清沅带着个陌生的小男孩进来,不由有些惊讶,放下书问道:“沅沅,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这位是……”
“大哥,这孩子叫顾珩,是城东顾秀才的儿子。”沈清沅把顾珩拉到身前,将他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我看他既识文断字,又有骨气,想着大哥你最近正缺个书童,不如就让他来试试?这样既能帮他解决家里的困难,也能给你搭个手。”
沈清渊闻言,仔细打量了顾珩一番,见他虽然有些拘谨,却眼神清亮,透着股机灵劲儿,心里便有了几分好感。他指了指桌前的椅子,对顾珩道:“你坐下吧,我考你几个问题。”
顾珩依言坐下,挺直了腰板,眼神里满是坚定。沈清渊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哪部书?”
“出自《论语·学而》。”顾珩立刻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呢?”
“也是出自《论语·为政》。”
沈清渊又问了几个关于四书五经的问题,顾珩都对答如流,甚至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沈清渊越听越满意,忍不住点了点头:“不错,看来你平日里读了不少书。”
顾珩听到夸奖,脸上露出了一丝腼腆的笑容,小声道:“都是我爹教我的,他说读书能明理,能做人。”
沈清渊闻言,心中更是感慨。他站起身,走到顾珩面前,温和地说道:“既然如此,你就留在府里当我的书童吧。每月我给你五两银子的月钱,你可以拿回去给你娘治病。平日里你就跟着我读书写字,若是有不懂的地方,随时可以问我。”
顾珩闻言,眼睛一下子亮了,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着沈清渊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我一定会好好做事,好好读书,绝不会让大人失望的!”
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也红了,却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沈清沅在一旁看着,心里也替他高兴,笑着说道:“好了,既然事情解决了,你就先跟春桃去洗漱一下,换身干净的衣服,再去看看你娘吧。我已经让人去请大夫了,等明天一早,就让人把银子送到你家去。”
顾珩连忙又向沈清沅道谢,跟着春桃高高兴兴地走了。书房里只剩下沈清渊和沈清沅兄妹二人,沈清渊看着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啊,总是这么心善。不过这次倒是做了件好事,这孩子确实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定有出息。”
“那是自然,也不看是谁发现的。”沈清沅得意地扬起下巴,随即又想起了什么,问道,“对了大哥,府里最近是不是真的不太平啊?刚才我在路上听见家丁说,要加强巡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