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亚太诗词歌赋大会共分三轮,层层筛选,竞争极其激烈:
第一轮(万人海选): 名选手同台竞技。评分由两部分构成,各占50%:
1. 现场投票(50%):所有作品经工作人员收集后,会隐去选手姓名国籍,只显示随机分配的编号,并打乱顺序悬挂在巨大的展示墙上。每位参赛选手拥有三张票,可以分别投给自己认为最好的三幅作品,但不能投给自己。此举保证了投票的专业性和相对公平性。
2.网络投票(50%):官方网站同步展示所有通过初审的作品,同样只显示编号,每个实名认证的身份证号仅能投票一次。此举扩大参与度,体现大众审美。
淘汰与晋级: 综合现场票和网络票得分,排名前100的选手晋级第二轮。
当然了,为避免海量作品淹没真正佳作,由各国亚太诗词协会成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会进行初步筛选。他们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快速审阅,对明显不符合格律要求、缺乏文学价值或内容空洞的作品直接剔除,不参与后续投票展示。预计最终能进入投票环节的作品大约在一千件左右,极大减轻了投票压力,也提升了整体作品质量。
第一轮投票时间持续两天,两天后统一公布得分排名及每幅作品对应的作者信息。
此时巨大的主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一张图片:蔚蓝清澈的天空如同水洗过一般,没有任何云彩干扰,唯有两只大雁正振翅高飞,向着远方的天际线而去,姿态从容而坚定。图片旁边只有一行简洁的文字说明:“根据图片意境,创作诗词歌赋,体裁不限。”
这个主题一出,无论是参赛区还是观众席,都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啊?就这么简单?”
“两只大雁?这…从何写起?”
“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啊!容易流于表面,难以出彩!”
主题看似开放简单,却极其考验作者的立意、深度和文采。过于直白则浅薄,过于晦涩则难引起共鸣。
参赛选手们反应各异:
有人灵光乍现,立刻提笔,文思如泉涌。
有人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
有人则闭目冥思,试图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
凌默定睛看着那幅图片,心中微微一动。他没有急于动笔,而是静静感受着图片传递出的那种高远、自由、迁徙、相伴、追求的复杂意境。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首契合无比的诗!从破题到立意,瞬间清晰。
他提起笔,蘸饱墨,不再犹豫,行云流水般在宣纸上书写起来。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完,他轻轻放下笔,长舒一口气。规定时间未到,不能随意走动影响他人,他便安静地坐在原地,闭目养神,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时间一到,工作人员前来收走作品。凌默随着人流退场,与等候他的许教授一行人汇合。
许教授、顾教授、晴雅和顾清辞立刻围了上来,脸上都写满了期盼和紧张,想问又怕给他压力。顾清辞更是美眸一眨不眨地看着他,眼中交织着殷切的希望和无法掩饰的担忧。
许教授拍了拍凌默的肩膀,没有问任何关于比赛的问题,只是笑着说:“累了吧?走,先去吃饭!吃饱了下午再过来看作品!” 这份信任和理解让凌默心中一暖。
下午,当众人再次进入场馆时,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数个超大型的展示墙已然立起,上面密密麻麻地贴满了作品!数量远超想象,虽然经过专家初审淘汰了近九成,但剩余的一千多幅作品依然构成了一片波澜壮阔的文字海洋!还有许多工作人员推着移动展板,正在紧张地粘贴剩余的作品。每幅作品都只有编号和统一字体打印的文字,这是为防止笔迹被认出,整齐排列,等待着评审。
凌默和顾教授、晴雅、顾清辞一起,漫步在这片作品的海洋中,细细浏览,而许教授需参与专家组工作,暂时离开。
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纷呈:
有慷慨激昂的咏雁诗,有婉约细腻的思乡词,有借物喻人的长赋…不少作品角度新颖,文采斐然,让凌默也暗自点头,确实不能小觑了这个世界的文人。
顾教授不时驻足,对某些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精妙之处或不足之处,晴雅和顾清辞听得津津有味,凌默偶尔也会插上几句,见解独到,让顾教授频频颔首。几人在作品墙间穿梭赏析,仿佛在进行一场高雅的文化漫步,别有一番意境。
而晴雅和顾清辞,一边欣赏,一边忍不住用眼睛飞快地扫过一幅幅作品,试图从中找出哪一篇是凌默的手笔。她们熟悉凌默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但面对如此多的匿名作品,以及统一的打印字体,寻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
顾清辞一会儿觉得这篇气势磅礴像凌默,一会儿又觉得那篇意境空灵也可能是,看得自己都眼花缭乱,心中愈发忐忑和期待。
第二天,凌默等人继续仔细浏览了所有展示出来的作品。最终,凌默慎重地投出了自己手中的三票,给了他认为真正出色的三篇作品。
完成投票后,他便不再留恋,与众人一同返回住处,静待结果公布。
此刻,网络上的投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关于匿名编号作品的讨论热度极高。而凌默,如同一个耐心的猎人,等待着最终结果的揭晓。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喜欢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