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万山及其背后“艺术绅士”的暗流涌动,让楚天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灰色势力的威胁。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充斥着阴谋与对抗。在“古今阁”的日常里,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递,以及因自身能力而肩负的社会责任。
这日,又到了楚天例行直播鉴宝的时间。
直播间依旧人气火爆,弹幕如潮水般滚动,大多是请求鉴定家传宝物或是分享收藏趣事。
突然,一个特殊的请求在众多连线申请中脱颖而出,吸引了楚天的注意。
连线接通,画面中出现的不是藏家或玩家,而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质朴的老人。他戴着老旧的眼镜,背后是简陋的砖房和连绵的远山。
老人自称是西南某偏远山区“望龙村”的小学教师,姓陈。
“楚…楚大师,您好。”陈老师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俺们村里人,没啥值钱玩意儿请您看。俺是…是想请您帮俺们村子看看‘病’。”
此言一出,弹幕瞬间飘过一片问号。
“看病?楚大师还兼职老中医?”
“走错片场了吧?”
“村子生病?什么意思?”
陈老师显得有些窘迫,但还是努力解释道:“俺们村,祖祖辈辈都叫‘望龙村’,老辈人说是因为靠着‘龙脉’,风调雨顺。
可这十来年,怪事不断!山泉慢慢干涸,井水带着股涩味,地里庄稼长得没精神,村里养的牲畜也老生病。
最怪的是,年轻人待在村里就感觉憋闷、不顺,一个个都往外跑,村子都快空了!
俺寻思着,是不是俺们不小心,动了啥不该动的东西,坏了风水?
俺们请不起大师,只能在网上碰碰运气,求您给瞧瞧……”
老人的话语朴实,甚至带着点“迷信”的色彩,但那份对故土深沉的忧虑与无助,却透过屏幕感染了很多人。
楚天没有丝毫嘲笑或不耐烦,他神色认真起来:“陈老师,您别急。
风水并非迷信,其实是古人研究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智慧。
您把村子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拍些清晰的照片和视频发过来,我再结合地图看看。”
很快,陈老师发来了数十张照片和几段视频。有干涸的溪床、浑浊的水井、枯黄的山坡,以及村子整体的地形地貌。
楚天将这些资料投放到直播屏幕上,同时调出了该区域的卫星地图进行比对。
直播间里,所有观众都屏息凝神,好奇楚天要如何“远程看风水”。
楚天目光沉静,【洞虚神瞳】的能力悄然运转。
他并非在看玄虚的气场,而是透过高清图像中的地貌细节、植被状态、水体痕迹等海量信息,结合卫星地图的地势走向,在脑中进行着庞大的数据分析和能量流模拟。
【能量感知】的能力则帮助他捕捉那些图片中蕴含的、极其微弱的环境“气息”——那是水土流失后的躁动,是生态失衡后的萎靡。
他仔细观察,手指在屏幕地图上划过,结合陈老师描述的“年轻人外流”“憋闷”等现象,心中渐渐有了判断。
“陈老师,各位网友,”楚天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我看了一下,望龙村的问题,根源很可能不是玄乎的‘龙脉’断了,而是出在水源和局部生态上。”
他放大一张村子后山的照片:“大家看这里,根据地图和照片显示,村子原本的主要水源,是依靠后山一条天然的地下潜流补给。
但是,你们看这片区域,”他圈出照片边缘一处不太起眼、有明显开采痕迹的山坡,“这里几年前应该有过小规模的开采活动(可能是采石或挖矿),虽然规模不大,但很可能恰好破坏或改变了地下潜流的路径,导致补给中断。”
“水源出了问题,就如同人体的血脉不通。地表水干涸,地下水水质变差,直接影响土壤和作物。生态是一个整体,一环出问题,环环受影响。
所谓的‘地气失衡’,在这种环境下,人会本能地感到不适,缺乏活力,年轻人自然向往外界更有生机的地方。”
他言之有物,分析合情合理,将看似玄妙的风水问题,用科学的环境生态学知识解释得明明白白。
“那…那楚大师,俺们该咋办啊?”陈老师焦急地问。
楚天沉吟片刻,给出了具体而微的建议:“办法有,但需要乡亲们一起努力,慢慢调理。”
他指着卫星地图上的几个点:“第一,在村子北面这个洼地,人工挖掘一个蓄水池,收集雨季的山洪,既能缓解旱季用水,也能增加局部空气湿度,改善小气候。
第二,在被破坏的山体区域,以及水源地周围,大量种植一些根系发达、
涵养水源能力强的本地树种,比如马尾松、青冈栎等,慢慢修复植被,固住水土。
第三,废弃现在那口涩味的水井,在村东头这个位置,依着我画的这条线,重新打一口深井,这里应该是受开采影响较小的深层地下水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