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吴梭后,楚天独自坐在候机大厅,静静地等待飞往江城的航班。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在缅北的日子,那些充满惊险与刺激的冒险经历,如同一幕幕电影在眼前闪现。
回到国内,楚天并未像旁人预想的那样,四处宣扬自己的传奇经历。
相反,他选择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沉寂数日,全身心地体悟和适应【破妄金瞳】带来的全新视角。
在这几天里,楚天仿佛踏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眼中的一切都变得清晰无比,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每一处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都无所遁形。
这种全新的体验,让他既兴奋又有些忐忑。
他深知自己拥有了一种超乎常人的能力,但也明白,这份能力或许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就在楚天沉浸于对【破妄金瞳】的探索时,一封盖着国家博物馆鲜红印章的邀请函送到了他手中。
邀请函来自“古今阁”,邀请他参加一场关于“宋代书画艺术疑难点”的高级别内部研讨会。
楚天对这个研讨会并不陌生,他清楚这是国内书画鉴定和艺术史研究领域的顶级盛会,与会者皆是该领域的泰斗和权威。
而此次研讨的核心,是一幅让所有专家都头疼不已、争议极大的藏品——宋代《墨龙图》。
这幅《墨龙图》上,一条黑龙在云海波涛间肆意翻腾。
龙首高高昂起,鳞爪怒张,气势雄浑磅礴,笔力刚健雄劲,尽显宋画神韵。
然而,这幅画的真伪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众多专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楚天看着手中的邀请函,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
他知道,这次研讨会不仅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绝佳机会,更是检验自己【破妄金瞳】能力的理想舞台。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幅画所使用的墨料。此墨色黝黑,泛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幽深光泽,历经千年而不褪色,成分极为奇特。
历代学者运用各种方法,都无法完全解析其构成,这也使得关于这幅画真伪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
一派专家认为,此画笔法精妙绝伦,必定是宋人的手笔;
另一派则坚持认为,墨料存在疑点,很可能是后世极高明的摹本。
楚天作为新晋的“特聘专家”,凭借在多次事件中展现出的非凡眼力,
以及在应对高科技造假方面的独特见解,被破格邀请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气氛严肃而凝重。
几位老专家围着展柜中的《墨龙图》,引经据典,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始终在墨料问题上毫无进展。
“此墨光泽特异,既非松烟,也非油烟,更不是任何已知的宋代墨品,实在是千古之谜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摇头叹息道。
“若不能解开此墨之谜,这幅画的真伪终究难以服众。”
另一位权威专家附和道。
主持会议的国博副馆长见讨论陷入僵局,将目光转向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楚天,客气地说道:“楚专家,您对这幅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吗?”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新晋专家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
毕竟,在座的都是在这个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老前辈,连他们都无法解决的难题,一个年轻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楚天没有推辞,他站起身,缓缓走到展柜前,目光平静地投向那幅《墨龙图》。【物质解析】,启动!
刹那间,在他的视野中,画作的表象被层层剥离,墨迹不再是简单的色块,而是化为无数细微的颗粒和复杂的分子结构。
数据流在他脑中飞速闪过,瞬间完成了比对与分析。
他“看”到了墨料中蕴含着一种极其罕见、并非地球常规元素的金属微粒,其同位素特征指向了——天外陨铁!
与此同时,【灵韵感知】同步展开。一股强烈的情感与精神印记,跨越千年的时空,如汹涌的潮水般扑面而来。
那是一种磅礴无匹、狂放不羁的龙马精神,笔下黑龙的每一片鳞甲都仿佛蕴含着愤怒与力量,翻滚的云海波涛间,
更透着一股深沉的悲怆与忧思,那是对山河破碎、国势倾颓的无力与哀鸣!
这股灵韵纯粹而炽烈,绝非后世摹仿者所能臆造。
结合【物质解析】的结果和【灵韵感知】捕捉到的精神内核,再关联他所了解的宋代历史,一个名字与形象瞬间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在众人期待又疑惑的目光中,楚天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打破了会议室的寂静:“此画所用墨料,并非世间烟火所制。
其中可能蕴含天外陨铁之精金微粒,故能历久弥新,光泽独特。”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陨石墨?这简直闻所未闻!
不等众人提出质疑,楚天继续说道,目光仿佛穿透了画纸,与千年前的画者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然而,器物之奇,终究只是末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