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肯定了草案的整体框架,然后话锋一转:“关于产业发展重点的争论,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字面上是‘突出’还是‘适度’,而在于产业选择是否科学,发展路径是否可持续。从全省视角看,我们鼓励的是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红星县的农业基础、生态资源,就是你们最大的比较优势之一!”
他拿起笔,在草案上点了点:“草案中提出的‘巩固农业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生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建设‘优质粮油保障区’、‘特色农林产品优势区’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构想,恰恰是立足于你们的优势,符合国家强调的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导向。这不仅是‘稳’的基石,更是‘进’的潜力所在!”
他看向谢再兴,语气诚恳:“再兴县长希望工业加快发展,心情可以理解。但工业发展必须与整体规划相协调。我认为,当前草案对工业的部署,重点是‘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强调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影响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项目,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与其争论指标高低,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招商引资、提升现有企业竞争力上。规划应该为这样的高质量工业发展留出空间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扩张。”
陈启明的发言,立场客观,论证专业,既肯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草案的科学性,也为工业发展指明了更精准的方向,实质上是对宋知远所坚持的“稳健、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有力支持。他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场的天平,一些原本摇摆的常委,也纷纷倾向于支持现有草案的基本框架。
在最终的文字表述博弈中,李腾作为具体执笔者和协调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根据常委会讨论的精神,特别是郑国锋、杨为民的总结意见以及陈启明的专业建议,在会议间隙和会后,与起草组的同事一起,对草案文本进行了最后的打磨。
针对工业发展的表述,他们最终采用了“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提升开发区发展质效,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先进制造等特色产业”的提法,既体现了“加快”的积极性,又强调了“新型”、“质效”和“特色”,淡化了单纯规模扩张的色彩。在农业方面,则强化了“巩固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等表述。整个文本在反复的推敲和字斟句酌中,力求平衡、精准,既能体现进取心,又能守住底线和原则。
当最终修改后的规划草案在常委会上表决,并获得一致通过时,已是华灯初上。宋知远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份蓝图,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守住了他坚持的发展底线,为红星县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健和可持续的基调。
李腾整理着会议记录,看着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规划草案,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文字的胜利,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阶段性确认。他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规划博弈中,不仅锻炼了宏观视野和统筹能力,更深刻理解了制定公共政策的复杂性与艺术性。
规划定稿,标志着红星县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李腾也清楚,纸上的蓝图如何变为现实,将是更加艰巨的挑战。而他自己,在完成了这项重大任务后,也即将站在个人职业生涯的新起点上。窗外,夜色笼罩下的红星县,仿佛正在积蓄力量,准备迎接一个新的五年。而李腾的人生轨迹,也即将随着这时代的脉搏,驶向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喜欢何以为民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何以为民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