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长城》剧组官宣主题曲的公告,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
公告很简单,配着一张电视剧的官方海报,文字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历经数月寻觅,终得佳音!史诗巨制《铁血长城》主题曲正式确定为《精忠报国》,由文工团新人凌云创作并演唱!一曲豪情,满腔热血,敬献巍巍华夏,铮铮铁骨!不日上线,敬请期待!”
没有提前预热,没有花哨的文案,就这么直接地扔了出来。
起初,并没掀起太大浪花。电视剧的粉丝圈子里有些讨论,大多是对“新人凌云”的好奇,以及对“《精忠报国》”这个歌名感到些许期待——毕竟,之前流传的那些候选曲目名字,实在让人提不起劲。
变化发生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三天晚上。
《铁血长城》官方放出了《精忠报国》的正式版音频!
这一次,不再是仓库里那个粗糙简陋的小样。虽然为了配合剧集宣传,只是音频先行,但已经是动用了文工团最好的录音棚,配备了小型管弦乐队和民乐团进行重新编曲录制,凌云也在张团长和赵刚导演近乎“押送”的架势下,再次走进了录音棚。
没有了仓库的霉味和紧张,没有了简陋设备的限制,但凌云在演唱时,脑海里回荡的依旧是那份破釜沉舟的心境,是赵刚导演绝望的咆哮,是张团长那句“他娘的军歌”,是那两个世界文化碰撞带来的使命感。在情感共鸣卡提供的初级技能下,他将那份粗粝而原始的情感内核,完美地注入了这精良的制作中。
当磅礴大气的管弦乐前奏引着凌云那沉郁顿挫、却又饱含炸裂性力量的歌声,通过各大音乐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背景音乐,如同海啸般席卷开来时——
炸了!
彻底炸了!
“我的天!这歌……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听得我想立刻去参军!保家卫国!”
“哭了,真的哭了,‘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我想起了我太爷爷……”
“这才是我们该听的歌!什么情情爱爱,都弱爆了!”
“凌云是谁?这声音太有力量了!新人?骗鬼呢!”
“单曲循环第十八遍!根本停不下来!”
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热度像是坐了火箭,嗖嗖往上窜。朋友圈被歌词截图刷屏。短视频平台上,配上《精忠报国》做背景音乐的军人训练、历史混剪、甚至是一些搞笑的爱国题材二创视频,都获得了惊人的播放量和点赞。
“心似黄河水茫茫!”
“恨欲狂,长刀所向!”
“堂堂夏国要让四方——来贺!”
这些歌词,仿佛带着魔力,迅速渗透进各个角落。出租车司机开着电台跟着吼,广场舞大妈们尝试着用它编舞(虽然节奏不太对),连小学校园里,都有男孩子扯着嗓子模仿,尽管唱得脸红脖子粗。
赞誉如同潮水,从四面八方涌向《铁血长城》剧组,涌向文工团,更涌向了凌云这个名字。
文工团内部,气氛更是微妙。
之前那些对凌云爱搭不理,甚至跟着孙宇背后嚼舌根的人,现在看他的眼神都变了。惊讶,羡慕,嫉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讨好。食堂打饭,大妈的手都不抖了,还给多舀了一勺肉。
刘晓兴奋得满脸通红,比自己出了名还高兴,围着凌云叽叽喳喳:“火了!真的火了!凌云你看到没!咱们……咱们真的做到了!”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孙宇则彻底蔫了,像霜打的茄子,见了凌云都绕道走,那点幸灾乐祸和优越感被砸得粉碎,只剩下难堪和惶恐。王副主任更是深居简出,据说在团部会议上,被张团长不点名地敲打了几句,脸色阴沉了好几天。
凌云自己,反而有些不适。
走在团里,开始有人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看,那就是凌云!”“唱《精忠报国》那个!”目光灼灼,让他后背发僵。那种被无数人注视的感觉,无形中放大了他心底那点“舞台焦虑”,让他下意识地想避开人群。
狂喜过后,是一种沉甸甸的压力。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果然,就在《精忠报国》火遍全网,赞誉达到一个顶峰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如同精心挑选时机般,冒了出来。
发声的人,叫汪海。
汪海,夏国音乐评论界的“名嘴”,自称“独立乐评人”、“审美守门员”。早年写过几首不温不火的民谣,后来转型乐评,以言辞犀利、视角“独特”着称,在网络上拥有一批拥趸。他最擅长的,就是给各种爆火的作品“泼冷水”,显示自己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在自己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以及几个知名网络专栏上,同步发表了一篇题为《〈精忠报国〉:被宏大叙事裹挟的审美倒退与情感绑架》的长文。
文章写得极其刁钻。
他先是“肯定”了歌曲的“传播效果”和“时代意义”,承认其“在一定层面上契合了主流情绪”。但笔锋一转,开始了他的“专业剖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