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伯那句“有趣的杂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国际音乐圈层泛起了小小的涟漪,但传回国内,却瞬间点燃了一座压抑的火山。
网络上群情激愤。
“这老外谁啊?懂不懂欣赏?”
“维也纳音乐学院就这水平?耳朵聋了吧!”
“说我们凌神的歌是杂耍?他才是固步自封的老顽固!”
愤怒的声音铺天盖地,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微弱的不自信和疑虑。
“会不会……我们的音乐真的不被主流认可?”
“格鲁伯毕竟是权威,他的话……是不是有点道理?”
这种复杂的情绪在弥漫——有被冒犯的愤怒,有维护自家珍宝的急切,也有一丝面对西方传统艺术权威时,长久以来潜藏的不自信在隐隐作痛。
凌云看着网络上的喧嚣,表情异常平静。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谩骂更显苍白。格鲁伯的质疑,源于一套截然不同的审美体系和根深蒂固的偏见。要打破这种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对方无法忽视的方式,展示截然不同的力量。
他走进录音室,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嘈杂。脑海中,那首早已构思成熟,本是为后续阶段准备的歌曲,清晰地浮现出来。
《男儿当自强》。
这不是《青花瓷》的婉约,不是《东风破》的怅惘,也不是《我的祖国》的深情。这是一柄剑,一柄需要在此刻出鞘,斩开迷雾、彰显风骨的利剑。
“系统,调用‘古曲《将军令》’核心旋律框架,进行现代化、交响化编曲适配,注入‘不屈’、‘刚健’、‘昂扬’情感内核。启动‘巅峰状态维持’。”
“指令已接收。编曲适配中……情感注入……巅峰状态已启用。”
磅礴的积分消耗带来的是极致的专注与力量。凌云闭上眼,不再是寻找细腻的情感共鸣,而是在捕捉一种精神,一种流淌在民族血液中,千百年来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挺直脊梁、自强不息的精神。
他不需要模仿西方的交响乐,他要做的是将东方的魂魄,用世界能够理解的音乐语言,雷霆万钧地表达出来。
几天后,一个周一的上午九点,没有任何预热宣传,凌云工作室及所有合作平台,同步发布了一条微博和动态:
“回应世界,以我之声。新歌《男儿当自强》,今日上线。@维也纳音乐学院@格鲁伯教授。”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一个链接,和一张海报——海报上,是凌云一个坚定的背影,面对着一片苍茫的远山,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他前方的路。
无数等待回应、憋着一口气的网友,瞬间涌入了链接。
前奏响起!
不是琵琶,不是二胡,而是沉重、恢弘、如同惊雷滚过天际的交响乐序奏!定音鼓模拟着心跳与战鼓,低音铜管吹出雄壮的基调,弦乐群以排山倒海之势铺陈开来,瞬间营造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磅礴气象!
这前所未有的宏大编曲,让所有听众心头一震!
紧接着,凌云的声音响起,不再是以往的清越或低沉,而是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充满了雄浑的力量感,每一个字都像是用重锤敲击在人心上:
“傲气傲笑万重浪
热血像那红日光
胆似铁打 骨如精钢
胸襟百千丈 眼光万里长”
歌词直白、铿锵,没有任何晦涩的修饰,却充满了顶天立地的豪情与自信。那“傲气”、“热血”、“铁胆”、“钢骨”,如同宣言,一字一句,砸在格鲁伯那“软绵绵”的评价上!
副歌部分,旋律在交响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极具震撼力的大鼓和锣声,以及高亢、充满原始力量感的男声和声(合唱),将情绪推向高潮: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
去开辟天地为我理想去闯
看碧波高涨
又看碧空广阔浩气扬
我是男儿当自强!”
“让海天为我聚能量”!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既是男儿当自强”!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担当!
歌曲中段,一段令人血脉贲张的琵琶华彩独奏骤然插入!那琵琶不再是《东风破》里的哀婉诉说,而是轮指如疾风骤雨,扫弦似刀剑交鸣,充满了杀伐之气与不屈的斗志,与庞大的交响乐团形成激烈对抗却又完美融合,展现出东方乐器刚猛暴烈、足以驾驭宏大叙事的一面!
当最后一段副歌以更加磅礴的气势重复,伴随着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合唱和交响乐团的全力轰鸣,所有听众只觉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那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却在脑海中久久回荡。
网络,在短暂的极致寂静后,彻底爆炸了!
“我操!燃炸了!!”
“听得我直接从工位上站起来了!”
“这才是华夏男儿该有的声音!!”
“格鲁伯你听听!这他妈叫杂耍?!”
“眼泪下来了,不是伤心,是激动的!自豪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