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的余温像杯底最后一口醇酒,甘美悠长,但凌云和林悦都知道,是时候回到各自的位置上了。林悦回到了总政文工团的排练厅,继续她的歌唱事业。凌云则回到了他那间堆满乐谱和资料的办公室,窗外,秋意已深,天空高远。
新婚带来的私人喜悦,沉淀为内心更坚实的基石。他坐在办公桌后,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凤鸣传奇”和诸多文化出海项目的足迹。外部布局已初见成效,但凌云总觉得,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根基,需要他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浇灌。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画面:新兵入伍时稚嫩却坚毅的脸庞,边防哨所里战士在风雪中巡逻的身影,演习场上震天的口号与滚滚烟尘,还有国庆阅兵时那排山倒海、气冲霄汉的气势……这些画面,最终都汇成了一个声音——属于军队,属于战士,属于铁血与忠诚的声音。
他创作的军旅歌曲不算少。《精忠报国》的豪迈,《当那一天来临》的悲壮与决绝,《为了谁》对奉献者的深情讴歌……每一首都曾在特定时刻,如同战鼓般擂响在将士们的心头。
但这些歌,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虽有光芒,却未成体系。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平台,有的甚至只在内部传唱,未能形成持续、强大的合力。
一个想法,在凌云心中迅速清晰、坚定。
他要将这些军旅歌曲,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精修,制作成一张高水准的合辑。不仅仅是简单汇总,而是按照军队的精神脉络进行编排,从热血入伍,到艰苦磨砺,再到忠诚守卫,最后到无畏牺牲与崇高荣誉,形成一部完整的“音乐连队史”。并且,他要将这张合辑,在所有的音乐平台,面向全社会,无偿上线。
更重要的是,他做出了一个在行业内堪称石破天惊的决定。
他叫来了助理,口述了一份声明,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以我个人的名义,正式声明:我所创作的所有军旅题材歌曲,包括但不限于《精忠报国》、《当那一天来临》、《为了谁》等,其演唱权,向全军及地方所有文艺院团、文工团,永久性免费开放。无需申请,无需报备,任何演员在任何慰问、汇演、宣传等非商业性演出中,均可直接演唱。”
助理愣了一下,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意味着,凌云主动放弃了这部分作品巨大的、持续的版权收益!这在极度重视版权保护的当下,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首长,这……是否需要再考虑一下?这涉及的商业价值……”助理忍不住提醒。
凌云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眼神清澈而坚定:“军队培养了我,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着国家和我们。几首歌而已,如果能让更多战友听到,能鼓舞他们的士气,能让他们在枯燥艰苦的训练中多一点力量,那就是它们最大的价值。谈钱?俗了。”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深远的考量:“而且,只有让更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去传唱,这些歌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在军营的每个角落扎根,才能形成我们军队独有的、响亮的文化符号。这,比什么都重要。”
声明和合辑制作计划同步推进。
消息一出,首先在军队文艺系统内部引发了巨大震动。
各大军区文工团的团长、业务骨干,电话都快被打爆了,确认消息属实后,无不感慨凌云的大气与格局。
“凌云将军这是……给我们送来了弹药库啊!”
“太好了!以后下部队慰问,节目选择更多了,战士们肯定爱听!”
“这才是真正为兵服务!这才是我们军队艺术家该有的胸怀!”
紧接着,凌云工作室展现了超高效率。最好的音乐制作人被召集,对原有编曲进行精益求精的混音和母带处理,部分歌曲还重新录制了气势更为磅礴的交响乐版本。合辑被命名为《钢铁长城——凌云军旅作品精选集》。
合辑的封面设计也极具冲击力:迷彩底色上,是步枪与麦克风交叉的抽象图案,背景是破晓的曙光与蜿蜒的长城。
在一个周一的清晨,《钢铁长城》合辑在各大音乐平台悄然上线,依旧是免费收听和下载。平台给予了最高级别的推荐位。
一开始,是现役和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狂欢。
“来了来了!集合!听令!”
“《当那一天来临》交响乐版,听得我汗毛倒竖!”
“单曲循环《精忠报国》,跑步都带劲!”
很快,合辑的影响力如同冲击波般扩散开来。
大学校园里,国防生社团将《强军战歌》作为晨练口号。
企业的军训场上,新员工们高唱着《铁血军魂》
甚至在一些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老师也会播放《为了谁》,给孩子们讲述奉献的故事。
而授权开放的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东南战区某部慰问演出现场,文工团的年轻女歌手动情演唱《为了谁》,台下刚经历抗洪抢险的战士们泪光闪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