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夏国的夜色被霓虹点亮,一片繁荣。但凌云手中的遥控器,却在几个卫星电视台之间频繁切换,眉头越皱越紧。
屏幕上,要么是明星们在泥潭里打滚、完成各种尴尬任务的真人秀,字幕上还打着XX国原版授权的标签;要么是阵容华丽、效果炫目,却总感觉少了点核心灵魂的歌舞晚会。关于音乐本身,关于发现声音的节目,寥寥无几,即便有,也多是草草了事,或是打着音乐的幌子,行选秀造星之实,焦点早已偏离了音乐的本质。
“都在学别人的样子,却忘了自己家里有什么宝贝。”凌云关掉电视,将遥控器扔在沙发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国内的歌手、作品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如同星星之火,但需要一个更广阔、更专业的平台,让这些火种汇聚成燎原之势,让更多元的声音被听见。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系统星海。检索适合当前阶段,能挖掘多元音乐人才、推动华语乐坛发展的综艺节目模式。
星光汇聚,流淌出一套完整而新颖的方案——《华夏新歌声》!导师盲选、转椅争夺的核心机制让凌云眼前一亮。背对学员,仅凭声音决定去留,这个设定简直是为净化当下选秀环境量身打造的。
就是它了!
“就是它了!”凌云猛地睁开眼,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个模式,剥离了外貌、背景等一切干扰,将声音本身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公平,纯粹,充满了戏剧性和悬念!这不仅能挖掘被埋没的好嗓子,更能向大众传递音乐回归听觉的本真理念。
第二天,西山基地凌云办公室。
他立即召来苏圆圆和寰宇文化综艺部的负责人。
我们要自己做一档全新的音乐节目。凌云开门见山,将《华夏新歌声》的策划方案投影在屏幕上,不买版权,完全原创。
综艺部长看着屏幕上导师盲选、转椅争夺、战队PK等新颖概念,眼睛越瞪越大。“凌总……这、这模式太新了!导师背对选手?仅凭声音转身?这风险……万一转身看到学员不符合预期怎么办?话题度怎么保证?”
“要的就是这种未知和纯粹!”凌云语气斩钉截铁,“风险?我们要的就是打破只看脸的惯性!话题?当一个个其貌不扬却拥有天籁之声的学员,让导师们争抢得头破血流时,话题会自己爆炸!我们要做的,是搭建一个只认声音不认人的神圣舞台!”
他看向苏圆圆:“导师人选是关键。需要四位在华语乐坛有足够分量、音乐风格各异、有真性情、敢说真话的音乐人。你去联系,把我的原话带给他们——‘来这里,不是当评委,是当导师,寻找真正值得培养的声音,一起为中国乐坛的未来添把火。’”
苏圆圆迅速记录着要点,忍不住问:凌老师,您不考虑亲自担任导师吗?以您现在的声望...
凌云摇头:我的位置在幕后。这个舞台要的是纯粹的音乐交流,我坐在导师席上,我就成了焦点了,大家的目光只会在我身上。他顿了顿,不过,开场曲我来。
苏圆圆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明白!我马上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寰宇文化高效运转起来。舞美设计按照凌云的要求,打造出既恢弘又聚焦于声音的舞台。那四张带着红色按钮、象征着权力与认可的导师转椅,更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而导师邀请,则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苏圆圆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和凌云如今在华语乐坛如日中天的声望以及寰宇文化国家的背书,逐一拜访了四位目标导师:
刘焕,乐坛常青树,学院派代表,对音乐有极深的理解和执着。他最初对综艺有些抵触,但听到只为好声音转身的核心概念后,沉吟许久,最终拍板:“这个舞台,有点意思!我去!”
娜樱,流行天后,嗓音极具爆发力,性格直率泼辣。她一听就乐了:“背对着选人?太刺激了!我就喜欢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要是听到好声音我不转身,我自己都得抽自己!”
周杰,创作才子,音乐风格多元前卫。他对新颖的模式本身就很感兴趣:用耳朵看世界?这个创意很酷。我希望在我的战队里,听到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
王峰,摇滚硬汉,点评犀利,对音乐有近乎偏执的要求。他抱着胳膊,审视着方案:“只认声音?好!我就怕那些花里胡哨的!要是声音里没力量、没感情,我可不管他长得多好看,照样不转身!”
四位风格迥异的乐坛大腕,目前已半隐退致力于教书育人的实力前辈,因为《华夏新歌声》这个独特的创意和凌云的情怀,聚到了一起。
与此同时,面向全国的海选悄然启动。不同于其他选秀对颜值、故事的过度营销,《华夏新歌声》的海选宣传语只有简单的一句——“你的声音,值得一个纯粹的舞台”。这反而吸引了许多怀揣梦想,却可能因为外形、年龄等原因在其他舞台受阻的好嗓子。报名信件和音频小样,如同雪片般飞向寰宇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